11月30日晚,央行宣布从12月5日起下调存款准备金0.5个百分点;此次下调存准率距2008年已届三年,是央行近两年实施从紧货币政策连续12次上调存准率后首次下调。有专家预测到明年上半年前,存准率可能还会下调3至5次。
是什么因素催促央行降低存准率?尽管不少经济界专家指出此次下调存准率主要是为了应对国际热钱流出导致外汇占款下降、弥补市场货币流动短缺以及国内物价涨幅回落等客观经济形势下实施的“货币微调”,并指出不会影响国家调控房地产政策及造成物价上行风险,也不能曲解为宽松货币政策转向。但了解目前中国经济形势的人不难看出,不管中央政府是否承认,央行急急降低存准率实为一种“救市”的宽松货币政策信号释放,是中央政府对紧缩货币政策导致经济增长下行风险的低头。可见,扛不住存准率不降压力者为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
由于银根紧缩,银行信贷投放减少,实体企业受到影响,GDP增速从1季度的9.7%下滑到二季度的9.5%和三季度的9.1%;同时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创出32个月以来最低,折射出中国经济发展趋缓和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另外,财政投入的公共建设工程摊子铺得过大,比如高速铁路、保障房建设等一些重大工程后续资金匮乏,银行支持显得心有余力不足。若再拖,会形成“半拉子”工程,不仅失信于民,而且会造成巨大资金浪费;为弥补这块资金短缺,增加后续资金投入,不得不靠下调存准率增加银行信贷资金来源。此情此景,中央政府面临保增长、保稳定与控物价两难选择,不得不做出这种两害相权取其轻的艰难决择。
地方政府扛不住财政拮据和债务风险压力。年底来临,政府各项财政支出需要到位,而且关系到明年财政收入盘子,这对土地财政收入占据60%以上的地方政府,在楼市调控、房地产业受挫、房价下跌等多种煎熬中度日如年;如果继续紧缩银根,房地产业就会面临资金断链风险。果如此,就会发生多米诺骨牌效应:房地产业会出现巨大“信用”危机和“倒闭”风潮。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和各种与房地产业有关的税费会锐减,也有“破产”之虞;《中国经济时报》最近发布十五城市土地财政收入锐减千亿,地方政府年底频繁“微调”楼市就可为证。银行则会出现效益下滑和不良资产率上升风险。现在说地方政府和银行被“房地产业”绑架,一点也不为过。同时,还有比房地产业资金断链更危险的东西--高悬在各地政府头上的10.7万亿元政府债务,就像一柄“利剑”,明年有不少到了偿还期,如果房地产业持续低迷,地方政府不仅会出现大规模土地流拍,而且也会使土地价格大幅度下降;即使勉强卖出,也会大大减少出让金收入。因此,地方政府巨大债务违约风险倒逼中央政府不得不两利相权取其重了,无奈做出货币政策松动,暂时把保增长、保稳定放在首位,把控物价放在其次了。
在目前经济走势尚不稳定、物价涨幅压力依然较大的局势下,降低存准率实不可取,它会使积极的宏观紧缩调控政策再次转向消极的宏观宽松调控政策,接着下调存准率的“戏”再上演几次,三年紧缩政策带来的积极社会效果会大打折扣,物价上涨的压力会再度浮出水面,老百姓指望房价下降到可“承受”的范围或许会成为镜中之花。但愿这一切只是笔者的庸人自忧。(文:莫开伟)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