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外汇占款连续两月负增长 专家:存准率或再下调

2011年12月20日 09:10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国人民银行昨天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我国外汇占款净减少279亿元。这是我国外汇占款继上个月负增长后,连续第二个月出现负增长。

  外汇占款是央行及金融机构收购外汇资产而相应投放的本国货币,包含中央银行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中收购外汇所形成的人民币投放,以及整个银行体系收购外汇所形成的人民币资金投放。

  数据显示,截至11月末,我国外汇占款达254590.31亿元,较10月末减少279亿元。此前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外汇占款净减少249亿元,是近4年来外汇占款的首次月度负增长。而央行不久前公布的另一份数据显示,央行10月累计外汇占款余额为23.29万亿元,比9月余额减少了893.4亿元,这是近8年来央行外汇占款月度余额首次出现下降。

  >>专家解读多重因素发生作用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市场研究部经理桂浩明表示,外汇占款的下降主要与三方面因素有关,第一是外贸顺差下降;第二是出现了外商直接投资的挤压进入资金也在下降;第三,近期一些海外资金通过各种途径流出,造成人民币汇率在中间价有比较大幅度的波动。从这种趋势来看,人民币外汇占款可能在未来几个月中还会惯性下降,但是我们估计到明年一季度以后,情况可能逐步变化。

  国际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分析,连续两个月外汇占款呈负增长,究其原因是人民币贬值预期导致境内企业和居民结汇减少所致。

  在赵庆明看来,全球资金流向出现改变、美元中期走强、人民币前期积累了较大升幅以及境外机构做空人民币风险的上升等因素都导致了目前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幅度放缓、甚至连续多日跌停的现象出现。“境外市场人民币汇率持续的走低点燃了人民币贬值的预期,这种预期是阶段性的,经济基本面并不支持它一直存在,但就目前来看,还是缺少有力因素来扭转这种预期。”赵庆明说。>>政策预期存准率或再下调 值得一提的是,岁末年初,针对包括外汇占款萎缩、公开市场到期减少、春节因素导致企业现金需求上升、年底企业回款需求较大、明年初房地产信托进入兑付阶段等多重因素的叠加或将导致银行间和实体经济流动性的突发性紧张。因此,券商普遍表示,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或成为纾缓短期流动性突发紧张的有效工具。

  高华证券和长城证券预计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频率有可能会达到每月一次。

  交通银行金融分析师鄂永健表示,此前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即在于缓解银行体系因10月份外汇占款减少而导致的流动性紧张局面,此次外汇占款再度减少,无疑将加大我国货币政策进一步预调微调的概率,不排除下一阶段存款准备金率再次下调的可能。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市场研究部经理桂浩明表示,外汇占款的下降主要与三方面因素有关,第一是外贸顺差下降;第二是出现了外商直接投资的挤压进入资金也在下降;第三,近期一些海外资金通过各种途径流出,造成人民币汇率在中间价有比较大幅度的波动。从这种趋势来看,人民币外汇占款可能在未来几个月中还会惯性下降,但是我们估计到明年一季度以后,情况可能逐步变化。

  国际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分析,连续两个月外汇占款呈负增长,究其原因是人民币贬值预期导致境内企业和居民结汇减少所致。

  在赵庆明看来,全球资金流向出现改变、美元中期走强、人民币前期积累了较大升幅以及境外机构做空人民币风险的上升等因素都导致了目前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幅度放缓、甚至连续多日跌停的现象出现。“境外市场人民币汇率持续的走低点燃了人民币贬值的预期,这种预期是阶段性的,经济基本面并不支持它一直存在,但就目前来看,还是缺少有力因素来扭转这种预期。”赵庆明说。

  >>政策预期存准率或再下调

  值得一提的是,岁末年初,针对包括外汇占款萎缩、公开市场到期减少、春节因素导致企业现金需求上升、年底企业回款需求较大、明年初房地产信托进入兑付阶段等多重因素的叠加或将导致银行间和实体经济流动性的突发性紧张。因此,券商普遍表示,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或成为纾缓短期流动性突发紧张的有效工具。

  高华证券和长城证券预计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频率有可能会达到每月一次。

  交通银行金融分析师鄂永健表示,此前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即在于缓解银行体系因10月份外汇占款减少而导致的流动性紧张局面,此次外汇占款再度减少,无疑将加大我国货币政策进一步预调微调的概率,不排除下一阶段存款准备金率再次下调的可能。(记者高晨)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孟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