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泰晤士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阿纳托尔·卡列茨基评价其最近出版的新书《资本主义制度4 .0》时说,该书讨论的是全球资本主义制度在这场金融危机后将走向何方。他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前三次变革是:19世纪初主张实行自由贸易的自由资本主义制度、20世纪二三十年代凯恩斯式的福利国家制度以及20世纪80年代初由撒切尔夫人和里根开创的以 自 由 市 场 为 核 心 的 货 币 主义,而“资本主义制度4 .0”指的是全球资本主义制度的第四次变革。西方经济发展史表明,一次严重经济危机(或衰退)往往也是经济理论发展和创新的转折点。
“无形之手”式微 政府干预唱戏
15、16世纪是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的重大转折时期,首先在西欧,社会经济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到18世纪中叶,英国率先发生以大机器生产和广泛采用蒸气动力为标志的工业革命。1785年蒸汽机开始生产,包括火车、轮船等所有大机器都因有蒸汽机带动而飞速运转,整个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面貌大为改观,这就是人类史上第一次产业革命。继英国之后欧洲大陆和美国、日本等国全力推广蒸汽机,从而“改变了整个世界”。
在欧洲封建制度解体、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过程中,经济学鼻祖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了市场经济由“看不见的手”自行调节的理论。1759年,亚当·斯密出版的《道德情操论》反复强调,追求自我利益的人常常被“一只看不见的手”牵着走……最终促进了全社会的利益。书中谈到自利贪婪只是在市场条件下资本化的人格,因此告诫世人要讲道德。1767-1776年,亚当·斯密写完《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此书实际上是《道德情操论》的续篇,被称为“第一 部 伟 大 的 完 整 的 政 治 经 济 学 著作”。亚当·斯密认为,人类由封建社会进化到商业上互相依赖的新阶段,就需要产生新的制度,例如工资由市场决定而不由行会决定,企业自由而不要政府限制。斯密称之为完全自由的制度,即人们所说的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也就是传统的经济自由主义。资产阶级及其代理人抽掉“道德”、“制度”等要素,全力推行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和反对政府干预。
自1861年美国共和党执政的50多年间,政府基本上实行自由放任特别是不干预大企业垄断和谋取暴利的经济政策,直到1929年股市暴跌引发30年代大危机和大萧条。“大萧条”宣告了传统的经济自由主义的破产。1932年民主党人富兰克林·罗斯福在竞选总统期间颂扬政府,把政府看作是希望所在。他说:“面对着这样一个经济专制,美国的公民只能求助于有组织的政府权力。……在现代文明社会中,政府对公民负有某些义不容辞的责任,其中包括保护家庭和家宅,建立一种机会均等的体制,以及对不幸的人提供援助。”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担任美国总统后实施“新政”的核心是加强政府干预,诞生了宏观经济学,即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协调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推动经济持续发展。
罗斯福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宏观调控和干预后,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激动不已”,他在《纽约时报》发表了“致罗斯福总统的公开信”,建议通过财政赤字刺激经济。1933年5月28日,凯恩斯与罗斯福会面时说:“你们每月支出一亿美元,美国经济将会破产;每月支出两亿美元,美国经济将持续萧条;每月支出三亿美元,美国经济就能走向复苏。”凯恩斯认为,政府支出一美元用于援助公共工程或任何其他项目,就会创造四美元价值的国民收入。
1935年末,凯恩斯写成《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这部名著,他认为通过政府的充分就业政策可以使经济从衰退中得到恢复。日本福井县立大学经济学部服部茂幸教授在日本《世界》月刊2011年10月号发表文章介绍:“凯恩斯在其著作中曾经这样说过,投机者如果仅仅是企业发展潮流中漂浮的一个个泡沫,那倒无妨。一旦企业也成为投资旋涡中的一个个泡沫,那么问题就大了。如果一国的资本成为赌博活动的工具,那就绝没有好的结果。”凯恩斯在其金融不稳定假说中,描述了投机行为可能扰乱金融稳定,并在金融与实体经济交互作用下导致经济危机。凯恩斯认为,市场机制不能保证市场出清,政府有必要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干预经济运行。
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不仅挽救了大危机中的西方经济,而且成为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基石,西方国家几乎都采纳了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和政策建议。但是,西方国家政府干预过度,普遍出现扩大社会需求和超前消费,甚至“寅吃卯粮”。美国长期过度消费和过度依赖海外石油等资源,从20世纪70年代起西欧国家相继实行高工资、高消费和高福利政策,导致很多国家政府债台高筑。随着财政赤字扩大和国际石油等能源价格暴涨,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西方经济陷入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与通货膨胀加剧并存的“滞胀”困境,沉重打击了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凯恩斯主义失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