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牛市十年 伴随黄金市场化改革脚步

2011年12月29日 10:40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1993年,黄金360美元/盎司,中国启动了黄金市场化改革。20年后的今天,黄金已经1600美元/盎司。站在黄金的历史高点,回顾中国黄金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已经逝去的岁月,深感我国黄金市场化改革成果来之不易。

  1949年6月上海解放。人民币兑银元的官定牌价几天内就从1:1大幅贬值为10:1。人民政权随后查封并关闭了上海证券大楼,宣布银元、黄金和美钞禁止在市场上流通。全国范围内的黄金管制政策由此发轫。

  随着黄金管制政策的落实,人民币很快在中国成为强势货币。但是,黄金管制并没有随之取消。这次是因为外汇短缺。

  1978年前,我国年均外汇储备不足8亿美元。其中黄金占六成。彼时的黄金,已经变成一种国际上用的“外汇货币”。不管制不行。

  1983年,国家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金银管理条例》,以法律的形式确定国家对黄金及黄金制品进行生产、流通的全面管制,禁止个人和企业自由买卖黄金。1988年,国务院出台了“以金养金”政策,黄金由国家定价。由于国内金价通常比国际金价低三成左右,地下黄金交易市场应运而生。

  1993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大幅上调50%,国内国外黄金价差扩大到50%以上。惊人的利润进一步培育了地下交易市场。一些国有黄金企业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进入地下市场,形成“黄金私卖潮”。1994年官方黄金产量统计数字出现了二十年来第一次负增长(-4.6%),其原因就在于大量的官方黄金直接进入地下市场。黄金生产者自发地举起市场化大旗,对黄金统收统配管理体制进行了猛烈地冲击。理论依据是“黄金商品论”。

  当时全国改革开放渐入佳境,市场论在全国范围内很有市场,黄金生产企业的商品论,促成了黄金市场化的第一块里程碑:国务院63号函。

  1993年63号函再次强调黄金产品管理工作、禁止自由交易的同时,明确了黄金市场化方向。63号函告诉大家,中国黄金的市场化,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随后十几年的实践,就是在证明63号函的正确。

  市场化的核心,在于价格形成机制。原来的政府定价,改为与国际金价相衔接的浮动价格。国内金价即时上涨一倍。降服了黄金生产者,维持了黄金管制政策,平息了“黄金私卖潮”。一石三鸟,神来之笔。

  黄金价格的接轨,影响深远。确立了黄金的市场机制后,中国黄金投资体制、地质勘探管理体制、黄金行业管理体制以及黄金经济政策体系开始配套调整改革。

  63号文的高瞻远瞩不仅体现在明确了黄金的市场化方向,而且体现在明确了两件对市场化具有重要意义的具体事务上。一件是要求中国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着手建立规范的黄金市场的研究,另一件是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金银管理条例》。落实第一件工作是十年后的2002年上海黄金交易所成立。第二件做的是要为黄金市场化提供一个法律基础。遗憾的是,时至今日新的黄金管理条例仍未出台,旧的管理条例也未废止。从法规角度看,中国仍然是一个黄金管制的国家,黄金仍然接受1983年的金银管理条例约束。只要不退回到解放初期的黄金管制,几乎任何围绕黄金的管理都有法可依。(天津贵金属交易所 任亚敏)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孟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