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区域分布多样化的变化特征反映了2006-2011年间全球经济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一方面,主要国家的企业在全球十强榜单中的表现与该国全球经济地位的变化高度相关。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和预测,5年间,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全球占比从2006年末的73.97%将降至2011年末的64.15%,上榜企业因此减少,一些欧洲和日本的企业更是彻底从榜单上消失。另一方面,新兴市场国家的企业在全球十强榜单中的表现与新兴市场经济的崛起高度相关。五年间,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经济占比从26.03%升至2011年末的35.85%。但值得高度注意的是,随着2009年美国经济逐步进入曲折复苏轨道,特别是在近来欧洲债务危机不断恶化、新兴市场经济增速有所放缓的背景下,美国经济以及美元的避风港效应不断显现,这直接体现在2011年全球十强中,美国企业的数量已然上升到7家。这在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在全球经济重构的大图景下,美国依靠不断创新的高科技企业和资源性企业,试图重新占领全球经济新版图的制高点。
其三,银行十强和全球十强的变迁还反映了近五年来的行业发展趋势,即科技创新在决定全球经济增长中的地位不断突出,2011年全球十家中有4家是以“创新”著称的美国高科技企业。同时要看到的是,金融作为现代经济核心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彰显:第一,伴随着金融综合化的不断发展,金融行业的资金融通功能大幅增强;第二,伴随着金融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新兴市场金融条件的大幅改善促进新兴市场经济的潜在增长水平不断上升,进而导致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鲶鱼效应不断增强。值得强调的是,虽然2008年爆发的次贷危机及其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减缓了2007-2009年间全球金融行业的发展速度,但金融企业依旧在全球十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第三,资源约束对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性进一步彰显,能源供需矛盾的突出推动了能源价格在震荡中上涨,资源企业由此受益。
其四,银行十强榜(表2)的变迁亦遵循了前述的此消彼长规律。例如,发达国家的银行从6家降为5家,其中美国的银行从2006年的4家减少为2011年的3家,欧洲银行从两家降至1家,日本的银行则从榜单上消失;与此同时,来自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银行则从2006年的两家增至6家,中国的银行表现更是可圈可点,从3家增至4家。据中新网金融频道了解,其中,中国工商银行(ICBC)的市值排名由上市之初的第5名不断攀升,在相继超越JP摩根、汇丰和美国银行之后,于2007年7月25日超越花旗成为全球市值最大银行,并将“市值第一银行”的位置保持至今,截至2011年末,领先市值第4名的汇丰银行919亿美元。(中新网金融频道)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