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买理财产品被忽悠成基金 产品购买合同被忽略

2012年01月16日 09:46 来源:武汉晨报 参与互动(0)

  本想买银行理财产品,却被产品经理擅作主张买了基金。粗心的邱先生直到一年后赎回产品时发现亏损30%,才知道当初签订的竟是一份基金购买合同。

  前两天,邱先生向记者投诉称,2010年底,他到永清街一银行购买理财产品。“当时,我看中了一款预期年化收益率在4%左右的一年期理财产品,并委托银行一王姓产品经理购买11万元该产品。”邱先生说,随后,王拿出一份印有多页纸的产品购买合同,出于对银行的信任,他看都没看,就直接在合同最后一页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随后一年,邱先生将产品购买合同书一直放在家中,从未查看。去年底合同到期时,邱到银行赎回产品,发现不仅没有实现4%左右的预期收益,甚至连本金都只赎回7.8万元,一年亏损3.2万元,亏幅达30%,这才拿出产品购买合同仔细查看。这一看不要紧,邱先生竟发现一年前购买的根本不是自己想买的理财产品,而是一只名为“易深100”的基金,邱先生这才恍然大悟,“去年股市跌得那么惨,难怪亏了这么多!”

  气愤难当的邱先生先后找到王姓客户经理和支行副行长讨说法,可对方拒不承认是在未经过客户同意的情况下销售的基金。“那个副行长曾私下对我说,如果能证明客户经理自作主张将我的11万元买了基金,银行会把亏损的3.2万元赔给我。”邱先生说,自己当时没有录音,也没有第三人在场,根本拿不出证据,只能自认倒霉。“早知如此,当初真该仔细看看产品购买合同。”邱后悔不已。

  存钱被忽悠买了保险,买理财产品被忽悠买了基金……近年来,市民到银行办业务时被忽悠的事情时有发生,以致不少市民对银行的信任度有所降低。

  “存钱时被忽悠买了保险,是因为以前驻点银行的保险公司员工有银保产品销售任务;买理财产品被忽悠买了基金,很可能是因为碰到了有基金销售任务的银行员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银行人士称,银行客户经理的销售任务各异,有的主要负责理财产品,有的主要负责基金,有的主要负责信托、银保等代销产品,但有一个共同点是,他们都有很重的销售任务。由于重任压头,个别缺乏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的客户经理,会想方设法忽悠客户购买自己负责的产品,而不是根据客户的需求、资金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推荐最合适的产品和资产配置方式。

  在谈到如何避免投资被忽悠时,中国银行(601988)江岸支行理财师杨菲表示,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要看清产品说明书和购买合同。比如购买理财产品,一定要搞清产品类型、投资方向、主要风险、是否保本等;同时,在签订购买合同时,一定要看清合同上写明的产品是不是自己要买的产品,切不可因为合同冗长不仔细阅读,以免发生邱先生类似的纠纷。

【编辑:孟欣】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