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扩张过猛 银行“暴利”难敌资产恶化

2012年03月15日 08:55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3月15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答记者问的时候,对社会上普遍认为银行存在“暴利”的批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经济周期的调整左右着银行利润的增长。而央行前副行长、现任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的吴晓灵却坦言:“中国银行业巨额利润的确有不合理的地方,人们的批评并非没有道理。”不管两位有着丰富央行经验的领导是否存在认识上的分歧,但我想说的是,今天中国银行业流动性风险在不断积聚,即使银行业有着丰厚的“利润”,也抵销不了这两年由地方债和楼市按揭贷款所造成的、日益恶化的银行“资产”。

  从本质上讲,中国银行业近几年“暴利”的原因在于新增资产扩张过猛。比如,银行业为了配合政府救市的行为,居然放出了10万亿元的信贷规模。即使目前地方债和按揭贷款的扩张受到了遏制,但是,基于前几年信贷扩张而构成的庞大“利差收入”根本不受中国经济放缓的影响而萎缩。相反,银行业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还依然拥有巨大的利润,自然和其他行业形成了鲜明对比。但当我们深究银行业“资产”的质量状况以及由此可能带来的流动性风险,那么,这点“暴利”就会显得“杯水车薪”。

  基于今天银行业最大的问题是“资产质量”这一严峻事实,国家对房地产的监管思路也将是求稳在先,价格回落在后。今天我们看到,一方面国家鼓励各地的银行降低居民首套购房利率,以促使健康的住房消费增长“对冲”楼市监管力度过大所可能造成的硬着陆风险。另一方面,政府坚定不移地强化楼市的整顿,防止社会闲置资金继续炒高楼价,由此造成银行资产更加面临泡沫崩盘的风险。同时,国家又在用时间换空间的做法来释放银行这几年积累的风险——即努力开拓更多产业发展的舞台,吸引银行资金大量地进入实体经济,从而确保银行资产质量未来能够随着经济复苏而不断得以改善。

  总之,要想从根本上改变银行的利润膨胀而资产质量却不断恶化的并存格局,监管部门率先要建立起“逆周期”的调控思路。要在事前通过强化资本充足率、风险拨备等审慎性监管的手段,来有效抑制银行在业务“繁荣”阶段,盲目进行信贷扩张的行为,避免不断积累的系统性泡沫风险转化为金融危机。此外,还应该在繁荣时期加快银行资产证券化的步伐,分散银行业务增长过快所形成的越来越严重的系统性风险。

  当然,改变当前中国银行业盈利能力的模式也是提高银行业抗衡系统性风险的必要条件,但是,若不重视改革的最优顺序和最佳时机,就很有可能让我们看到事与愿违的不良后果。尤其是中国的金融资源集中在银行业,它的动荡对国民经济造成的恶劣影响要远远大于股市动荡所带来的冲击。从这个意义上讲,首先要强化中国银行业内部的治理机制(包括高端金融人才的引进和合理的薪酬设计等),然后,需要建立严格的“逆周期”的审慎性监管措施和提高有效监管的能力。接着,要在完善存款保险制度和发展债券市场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利率市场化等金融要素价格的改革,鼓励健康的金融创新。最后,在恰当的时候,再向有资质的民资和外资开放中国的银行业务,提高市场竞争的程度。这样的安排是借鉴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大量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后得到的总结,以便于我们在优化中国银行业服务的过程中,使改革可能导致的副作用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作者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

【编辑:曹文萱】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