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精粹
不小心迷路、钱包被偷、手机丢失……种种行骗的说法早已不是什么新闻,对于社会公众,尤其是大学生而言,也早已形成了预防受骗的“免疫力”。然而,就在不久前,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学院内,一天内竟发生了两起大学生受骗案。细究之下,不难发现,行骗的说辞其实很老套,“新奇”之处,在于在行骗过程中加入了“班主任”这一角色——学生的心理防线就算再牢固,但是在“老师”面前,也是不堪一击的。
近日,有骗子冒充名牌大学学生,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做论文调查,不慎与老师走失,但又急需把机密论文传回学校为借口,在大学校园骗走梧州学院两名女大学生的报名费和生活费上万元。
不幸被骗的梧州学院大三女生小丽(化名)向记者讲述了被骗的经过。据介绍,8月31日下午4点左右,她独自一人走出宿舍楼,便被一名学生模样的男子拦住。男子自称名叫“陈浩”,是复旦大学大四学生。此次作为全国84名优秀学生被抽调出来,到全国各地进行一项有关中国政治和经济发展的调查。近日随队来到梧州后,出于对陌生城市的好奇,便偷偷跑出来玩,不料却迷了路,身上钱已花光,手机也被停机,请求小丽用手机给已回上海的老师打电话。
这时,小丽对“陈浩”仍半信半疑,便提出可以借给他几块钱,让他到公用电话亭打电话。然而,“陈浩”却对小丽不依不饶地进行游说。最终,小丽用手机拨通了“陈浩”的班主任“张老师”的电话。“张老师”在电话里向小丽证实了“陈浩”的身份,并对小丽的帮助表示感谢。
挂掉“张老师”的电话后,骗局才刚刚开始上演。“陈浩”谎称“张老师”将马上买机票从上海飞到梧州接他。于是,在等待“张老师”的过程中,“陈浩”不断寻找话题与小丽套近乎,逐步瓦解她的防备心理,并从中套取小丽的个人信息,包括生活费、学费以及银行卡信息等等。
转眼一个多小时过去了,“陈浩”让小丽再次给“张老师”打电话,询问其到达梧州的时间。听说“张老师”要很晚才能到达梧州,“陈浩”便假装着急起来。“这次的调查论文非常重要,必须在晚上8点半之前把资料发回学校。”“陈浩”说,自己将参加在中央电视台直播的论文辩论,直播前所有论文资料对社会保密。于是,便一再要求小丽不要向同学和老师提起此事。
接下来,“陈浩”请求小丽把存有4000多元钱的银行卡借给他。再让“张老师”把钱汇到卡上,好让他马上把保密资料发回学校。然而,小丽把银行卡借给“陈浩”后,“张老师”又在电话里说,由于上海世博会期间银行业务太过繁忙,汇出的款项需要两三个小时以后才能到账。这时,“陈浩”和“张老师”继续唱双簧,称这次论文辩论赛对“陈浩”非常重要,获胜者将获得去国外留学的机会。在两名骗子近3个小时不断地“忽悠”下,小丽已不知不觉地陷入骗子的陷阱。她按照“陈浩”的要求,两次返回宿舍,把两张银行卡上所有的学费和生活费共7500元钱借给他。
“陈浩”拿到钱后,声称论文调查任务非常重要,自己需要一个人完成,让小丽在学校等待。“张老师”则在电话里再次对小丽“助人为乐”的精神大加赞扬,又表示随后将乘飞机来到小丽的学校,向校方表扬小丽的行为。
“陈浩”走后,将近一个小时过去了,小丽仍未接到“陈浩”的电话,而自己多次拨打“陈浩”的电话也无法接通。小丽这才渐渐起了疑心,便向同学说出当天的“奇遇”。同学们听了小丽的话,马上意识到中了骗子的圈套,便陪同小丽去派出所报案。
就在小丽被骗的同一天,该校的另一名同学小张也来到派出所报案,声称被一名自称某名牌大学学生的女子骗走了4500元钱。骗子行骗的时间和伎俩与“陈浩”相似。
梧州警方表示,小丽遭遇的骗局在当地并不多见,骗子有针对性地利用了大学女生社会经验少,个性单纯、善良的特点。利用名牌大学优秀学生的假身份,以就要参加中央电视台论文比赛等借口,博取女大学生的信任和同情,再搬出“张老师”的身份来进一步瓦解受骗女生的防备心理。
本报通讯员王世楠梁颖 本报记者常鑫
□非常案件
案意
骗子在行骗的过程中,往往会使用“这是秘密,千万不能向其他人提起”、“说出来就不灵”等借口,企图降低受骗人中途向他人咨询、求助而觉醒的可能性。学生作为一个有组织的群体,在遇到陌生人求助,特别是涉及钱财的帮助时,应该把情况向校方反映,由校方出面解决。不要听信骗子的花言巧语,私下给予帮助。
参与互动(0) | 【编辑:邓永胜】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