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法治新闻

今日早报:救伤者负全责,又一桩彭宇案?

2011年01月04日 14:59 来源:今日早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去年1月,广东佛山市的杜先生在一次交通意外中,开车将摩托车司机撞伤。他首先想到了要救治伤者,于是开着车将伤者送去医院后,再回到现场接受调查。没想到的是,正是因为这样一个救死扶伤的行动,交警却认定他破坏了现场,应负事故的全责。

  救伤者负全责,又一桩彭宇案?

  □刘鹏

  近几年来,跟杜先生有着同样遭遇的司机不在少数。这种因为肇事后先救伤者而未能保护好现场,从而被判负事故全部责任的案例,让司机们很纠结也很困惑。发生交通事故以后,是保护好现场,等待交通管理部门来认定责任,还是要出于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先救治伤者?

  仔细审视杜先生交通肇事一案,我们不难发现,其与南京彭宇案有着很多相类似甚至相同的地方。一是杜先生和彭宇的行为都是出于社会公序良俗和人伦道德,出于生命至上的良好目的。二是事件均因公安机关无法搞清事实真相,在判定责任时,都选择了建立在以不完全事实为依据的模糊的责任划分标准之上。

  单纯处在法律的角度来说,无论南京彭宇案的判决还是佛山杜先生肇事案的认定,法院和交警给出的结果,都是程序合法且责任划分准确的。因为,其一是当事人甚至每一个公民都有义务保护好事故或者案件现场。其二是在事实真相确实无法查清的情况下,司法部门有权力依据现有证据判定责任。

  然而,在事故责任认定上,相关部门也不能完全忽略了情、理以及社会公序良俗、道德风尚这些因素。拿杜先生的交通事故认定来说,交警的认定虽然是出于客观事实,但无疑也明显给了人们一种鼓励“先保护现场,可以见死不救”的法律暗示。生命和责任哪一个重要?本来并不纠结,然而,如果屡屡发生救人负全责、见死不救却没有相应责任,屡屡出现“彭宇”,那么,很显然,这不是法律的本义,也不是社会之福。

  有人说,南京彭宇案让中国的社会道德倒退了。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近年来屡屡发生的老人摔倒无人敢扶的事就是最好的证明。那么在交通肇事案件上,救人负全责的主观法律认定会不会跟彭宇案一样,对人们生命至上的认知造成强烈冲击呢?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法治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