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法治新闻

农民工异地做工受伤无人管 身无分文欲步行回家

2011年01月24日 15:55 来源:云南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贵州农民工在弥勒做工时弄伤了脚找不到老板,身无分文的他想走回家

  他穿着一双拖鞋,带伤花20多天走到石林,再也走不动了

  石林圭山派出所的民警送他上了归乡的车

  寒风呼啸,陈洪义赤脚穿着双拖鞋,拖着受伤的右脚,沿路一瘸一拐地走着。被碎石砸伤的脚趾已经开始化脓,疼痛时时来袭,从弥勒县西三镇花口村到石林县,50多公里的路,他已走了20多天。

  他没有读过书,却记得家乡贵州的方向。寒冬腊月,这个身无分文的农民工只有一个念头——回家。

  1月17日晚上,久久不愈的脚伤终于把陈洪义困在了大雪纷飞的石林县,他再也走不动了……

  雪天遇受伤“乞丐” 村民报警求助

  1月17日晚,石林圭山镇蝴蝶村。天气很冷,下了雪。

  蝴蝶村的一位村民冒着严寒出门时,在村里的三七地附近发现了一个男“乞丐”,此人胡子拉碴,看上去有四五十岁了。让人揪心的是,外面很冷,而“乞丐”只穿了件薄薄的外套,脚上穿双塑料拖鞋。而且,他的右脚受了伤,走路时举步维艰。

  这位村民告诉“乞丐”,三七地里有一处废弃的工棚,建议他晚上去那里避避寒。之后,善良的村民们还捡来柴火,为男子烧起火,供他取暖。

  可这人从哪儿来?要到哪里去?谁也不知道。1月18日上午11点,蝴蝶村的村长拨打了报警电话,向圭山派出所求助。

  接到报警后,石林县公安局圭山派出所民警姜忠敏与一位联防驾驶警车赶来。由于刚下了雪,稍一刹车轮胎就会打滑,不到10公里的路,姜忠敏开得十分小心。他在工棚里见到了那个“乞丐”。两人聊了一会儿,姜忠敏知道了男子的来历。

  原来,男子叫陈洪义,今年36岁,家住贵州省遵义市红波县顶下村,家里除了媳妇外,还有两个孩子。由于家庭条件不好,两个月前,一名老乡约他外出打工,他跟老乡一起来到弥勒花口一家石料厂打工。干了快两个月,工钱一分没拿到,意外却发生了。

  20多天前,石料厂取石爆炸作业时发生事故,陈洪义被炸飞的碎石砸伤了右脚的四个脚趾,同时受伤的还有三名工友,但陈洪义伤情最严重。出事后,石料厂老板避而不见,陈洪义身无分文,举目无亲,眼看快过春节了,他没有去处,只能回家。

  本来他想约一同打工的老乡回贵州,希望路上有个照应,但工友要去广西,无法与他同行。于是,陈洪义简单地打点了一下行装,独自上路了。

  他没钱,只能步行。他没有文化,但他记得贵州的方向。拖着伤脚,陈洪义一瘸一拐地走着,每到一个村子,就向村民讨点饭果腹。受伤的右脚肿胀起来,疼痛难忍,从花口到石林蝴蝶村,约50公里的路,陈洪义走了20多天……

  因几根脚趾几乎被砸断,又未经过任何包扎处理,陈洪义右脚的伤越来越严重,还化了脓。走到蝴蝶村后,陈洪义再也无力前行,连站起来都很困难……他倒在了蝴蝶村的三七地边。

  民警把落难农民工送上回家的客车

  听了陈洪义的诉说,姜忠敏被深深打动了。为了帮助这位落难的异乡人,大家行动了起来。

  踩着积雪,在村民们的护送下,村治保主任将陈洪义背上了警车。之后,姜忠敏驾着车,先带陈洪义去到镇上的一家诊所,请医生为陈洪义进行伤口处理。据医生讲,因拖的时间太长,他右脚几个受伤的脚趾已经坏死。为陈洪义的伤口进行了消炎、包扎后,医生还为陈洪义开了不少消炎药。

  之后,姜忠敏带陈洪义回派出所,所里的民警们为陈洪义盛上了热腾腾的饭菜,又为他找来了厚棉衣。这时,陈洪义已经激动得除了“谢谢”之外,什么都说不出了。

  春节将至,在贵州老家还有他最牵挂的亲人,必须尽快送陈洪义回家。当天下午,姜忠敏带陈洪义去火车站询问,发现到贵州遵义的车票已经卖完,他又带陈洪义来到了汽车站。姜忠敏给陈洪义买了些糕点,把他送上了去贵州的长途客车。

  “因为到陈洪义的老家还要转车,我特意拜托司机多照顾一下陈洪义,说他脚受伤了。司机当时答应一定会照顾好他。”姜忠敏说,他塞给了陈洪义200元钱,还特意帮陈洪义开了身份证遗失证明。

  陈洪义说,他原本有身份证,但途中因为脚太疼,他就把行李扔了,身份证也丢了。“一些救助站只有看到求助者的身份证才会救助,所以我跟陈洪义说,如果钱用完了,可以拿着证明去救助站求助。”姜忠敏说。

  陈洪义告诉民警们,一路走来,他没考虑途中遇到意外怎么办,只有一个想法——回家。“我们给他提供帮助,他特别感动,但他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只是跟我说,他会一辈子记得我,等他伤好了,他会回来看我。但这些其实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希望他平安到家。”昨天,姜忠敏想起这个他乡落难的农民工,仍是感慨万分。

  贵州的农民工兄弟陈洪义,你平安到家了吗?(首席记者刘晶晶)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法治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