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今年春节期间,钓鱼网站再次出现爆发性增长,各地频繁出现了假冒网站骗取客户密码、实施网络银行盗窃的案件。
所谓钓鱼网站,专业的说法就是指伪装成银行及电子商务等网站,主要危害是窃取用户提交的银行帐号、密码等私密信息。“钓鱼网站”是如何在互联网上骗钱呢?
近期,合肥市民宋先生差点上了当。春节期间,他收到一条短信:要求他在尽快登陆某网站进行中国银行的E令升级:
宋先生:在我打开这个页面之后呢,发现有一个叫‘网银E令升级’的链接,因为春节前我都没有发现,以为春节期间是不是系统升级了。后来点击之后,弹出来一个需要我密码和动态口令的界面。
幸亏宋先生及时搜索了一下中行的官方网址,才发现自己被一家“钓鱼网站”给骗了,随即锁住了账号,才避免了损失。记者注意到:宋先生手机短信中的这个中国银行钓鱼网站网址,看上去和真正的中国银行网址十分相似,两者只差了几个英文字母。登陆后发现:网页的界面设置也和官方网站如出一折。记者随后把这个“钓鱼网站”反映给了中国银行,工作人员回应:对于记者反映的“钓鱼网站”,将立即上报给公安部门:
工作人员:钓鱼网站和中国银行官方网站是一样,目前中国银行没有动态口令升级这一项。用动态口令这种方式登陆的话,是能通过网银做交易的。
合肥市公安局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支队民警告诉记者:宋先生遭遇的这类网站有很大的欺骗性,公安部门如果不能及时关停的话,消费者将会遭受很大的损失:(出录音)
民警:犯罪分子把你的用户名和密码取过去了,他自己直接登陆进去,等于冒充你的身份,进入中国银行的网银。
遭遇过钓鱼网站的人不在少数,而大部分遭遇过钓鱼网站的人被钓的时候往往是不知所措,事实上,保障市民不被非法网站“钓鱼”的法律法规不在少数,中国之声特约观察员岳屾山:
岳屾山:从目前我们国家对于钓鱼网站的犯罪处理方面来讲,要根据它的实际情况,主要涉及的两个罪名,一个是盗窃罪,还有一个是诈骗罪。
诈骗罪,比如说像本来应该是给A网站付款的,但是通过钓鱼网站结果把钱付到了你的网站上面,这也是涉及触犯我们国家的诈骗罪。还有一种就是,我在给A网站付款的时候,你通过一个钓鱼网站把我的密码和银行帐号信息窃取之后,把我银行内的钱转移走了,或者转到你自己那里去了,这就涉嫌触犯了我国的盗窃罪。
目前的司法判例里面这两种罪名都有涉及都有过判例。
然而,面对法律法规,这些钓鱼网站似乎并没有停歇的意思,甚至,开始模仿一些电子商务网站、网络支付平台网站、知名媒体网站等等,让消费者往往是真假难辨。有资料显示,截止去年11月底,我国累计认定并处理的钓鱼网站32496个,钓鱼网站愈演愈烈的背后原因是什么?著名IT评论家洪波认为,轻而易举获得利益是最大的幕后黑手。
洪波:实际上,在互联网上违法犯罪的成本确实比较低,隐蔽性也比较强,这个是让很多的行骗人就跑到互联网上。钓鱼网站的出现可能也跟这个有很大的关系。另外互联网是一个技术的平台,网民大多数对于这种技术的东西并不了解,也很难去认真的辨别这个网站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这就让那些钓鱼网站很容易得手。
另外,网站的服务器设置以及隐蔽性极强,也让网络警察和技术公司对一些“钓鱼网站”束手无策:
合肥市网警支队民警告诉记者:“这个服务器放在境外,这个我们想处理也不能处理,想直接关关不了,处理到一段时间。”
资料显示:在网民举报的钓鱼网站中,确实有85%的钓鱼网站服务器在境外,在这里建网站不受国界地域的限制,对经营者的约束较少。另外,在当前庞大的互联网空间里,许多注册费用只需几百元的非经营性网站也出现了违规运行的现象。瑞星软件公司高级安全工程师高威:
高威:钓鱼网站一般不会含有病毒,也不会含有违规的色情、暴力内容,在技术角度上,是很难去监控到这样一个行为的,因为他可能会随时不断的变换内容,今天我仿冒这个网站,明天我仿冒那个网站。
危害如些之大,那么“钓鱼网站”这颗互联网毒瘤又如何切除?针对这一问题,洪波表示,银行方面有必要与技术公司合作,加强对“钓鱼网站”的监管:
洪波:通过政府相关部门的关注,网民积极的举报投诉,加上一些技术手段,一些技术公司使用的产品去监测。另外就是金融机构,我觉得也应该主动的去跟这些提供钓鱼监测技术的公司去合作,多种层面去保护。
另外,由于犯罪分子在整个作案过程中并不与受害人见面,全部通过网络完成, 因此公安部门也表示:市民自身一定要把好最后一道关:
公安部门:如果说收到类似要修改密码或升级密码的短信。如果是需要修改的,尽量到银行柜面进行操作;第二,可以到银行柜面对短信的内容进行一下核实。
同时,中国之声特约观察员岳屾山提醒,消费者进行网上消费时,一定要保存好相关的交易记录,一旦遭遇“钓鱼网站”要尽快报警:
岳屾山:每位被骗的可能是几十块钱或者几百块钱,也要尽快向公安机关进行报案,而且是要提供一下钓鱼网站的信息。这样有利于公安机关进行破案,也有利于对他们的定罪量刑。
在这里,我们也要提醒各位朋友,在开展各种网络消费活动时,一定要注意认真甄别网站的真假,平时不要去一些不安全的网站,不要随意点开店家发过来的链接和图片,在支付交易时尽量选择可靠的签名认证服务,以免被一些“钓鱼网站”钓了鱼!(安徽台记者陶政)
参与互动(0) | 【编辑:邓永胜】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