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懿玲是南京下关特巡警大队的一名女警,学医出身,今年才30岁出头。几天前,她无意中听到一则消息,南京作为全国11个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城市之一,尚无人报名捐献,当天上午,她毫不犹豫地赶到红十字会填写了器官捐献表格。
2月25日那天是万懿玲轮休,早上她打开收音机听到了一则消息,“市民想要了解捐献器官的政策及详细情况,可拨打南京红十字会的热线电话025-83612797。”万懿玲当即记下了电话,并进行了咨询。
“对方说,现在就可以过来了解情况,我马上赶到了位于北京东路的市红十字会。”她说,去了之后,她了解了情况,就填写了表格,并署上了自己的名字。
“我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多年的愿望。以前我和爱人就商量过,将来要捐献自己的器官,但是不知道怎么捐献,所以一直拖到现在才行动。在听说红十字会那里可捐献器官的消息后,马上就赶来了。”她说:“我以为只要夫妻双方签字就可以了,没想到还要成年的子女和父母签字,我暂时没有子女,所以难关就在父母那里。”
当天上午,万懿玲把表格填好,捐赠的器官包括心脏、肾脏、肺、骨骼及皮肤等,在签好自己的名字后,她把表格带回家给丈夫签了字。之后,万懿玲便把表格邮寄回了江西老家。
力劝父母同意她捐献器官
记者在采访万懿玲时,她说,丈夫在一家银行工作,其实也有捐赠眼角膜的愿望,所以在表格上签字的时候,他很爽快,难处就在父母那里。父母认为:“我是父母给的”。
当天在红十字会,万懿玲得知需要父母签字后,马上给父亲打了电话。“我爸爸是个老党员,起先听我这么一说,他很吃惊,还说那以后就死无全尸啊。”她对爸爸说,“你是多年老党员,思想不能这么老套”,后来,爸爸说你有这个觉悟,我支持你。
但在征求母亲的意愿时,万懿玲的母亲很不高兴,认为女儿不把父母当一回事,身体是父母给的,捐献器官不就被人“大卸八块了吗”,坚决不同意。后来,万懿玲的父亲劝女儿要理解母亲的想法,毕竟怀胎十月不容易。而万懿玲则反复强调,这是自己多年的愿望。她相信父母亲会理解她的,会在捐献器官的表格上签字的。
学医出身的她早已受触动
万懿玲是从部队转业到公安队伍的,干民警才三年。她毕业于空军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工作后在空军四五四医院胸外科及重症监护室做过护士。
“也许是职业的原因,我早就接受了这种理念,我不认为人死后捐出器官就是死无全尸,相反,我觉得生命得到了拓展。”万懿玲说,她就读的医学院有两具教学用人体标本,制作得非常精细,老师和学生对这两具人体标本非常敬重。大家在进出标本室时,连关门都小心轻声。
她认为,之所以捐献器官的人很稀少,还是受传统观念影响,没有以科学或医学的角度看待生命。
当民警执勤时常干“老本行”
记者从下关公安分局了解到,万懿玲是下关特巡警大队达静爱心车组的民警,从2007年转业到公安队伍起,共抓获嫌疑人80余名,为群众排忧解难190余起,受到群众表扬20余次。
据说,她曾在执勤中多次干起“老本行”来,经常在救助群众时,大显身手。
去年“7·28”事故发生后,她作为第一梯队到事故现场忙着处置之后,得知血库告急,她顾不上吃饭,去献了400cc血液,之后还去上班。
同事们都心疼她说:“怎么会有这么傻的姑娘啊。”
本报记者 任国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