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矛盾:生完女儿就不一样了
“他(段碧海)性格内向,凡事想得多。”王娟利的妹妹说,事发后,她到小区里找到邻居和物业的人,认识她姐姐的人都说,她人挺好,见面老打招呼,总是乐呵呵的。不是出了这个事,都不知道她是个博士,一点架子都没有。而姐夫则“不爱说话,不和人打招呼”。
在被王家人斥为严重不实的《知音》报道的描写中,王娟利认为段母把段碧海惯坏了,对其印象很不好。尤其是段母搬来同住之后,婆媳关系更加紧张。王娟利经常会和婆婆吵架,对婆婆的照顾百般挑剔。甚至自己上网聊天,而让婆婆给自己洗内裤。
而王娟利妹妹为姐姐“正名”的文章中提到,段碧海有恋母情结,段母深爱儿子,张嘴闭嘴都是夸儿子,平时连水果也拿好的给儿子,有点小毛病的给儿媳。即便王娟利很孝顺公婆,可婆婆总为生活中的小事挑剔王娟利。王娟利一再忍让。
“以前他俩一直挺好的,生了女儿之后就变了。”王娟利的妈妈说,男方家重男轻女。一看是个女儿出生,女婿就哭了,连产假都不休了。“出院前,女儿想给孩子报医院的亲子班,段碧海硬是不给钱。”虽然段碧海是独生子,但王娟利还有弟弟妹妹,不能生二胎。婆婆甚至讥讽王娟利“托你的福,我们不能抱孙子了。”
由于代理人回避,段家父母的电话都没人接听,记者无法得到上述问题的回应。但不论谁对谁错,事大事小,至少可以看出,段家的矛盾也并非一日之寒。
激情杀亲与学历无关
在以往的犯罪案件中,经常能听到被告人或嫌疑人说不懂法,缺乏法律观念来解释自己的行为。但是对于这样一个博士一个硕士的夫妻,丈夫杀妻显然不能用“不懂法”、“无知”来解释。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心理学教授李玫瑾老师分析说,虽然犯罪与一个人的性格、知识结构有一定关系,但家庭矛盾引发激情杀人的那一瞬间,其实是与学历的高低无关的。矛盾和压力的产生与距离有关。比如说和同事有矛盾,回家看不见了就缓解了。而一对相爱的夫妻,却可能反复在同一个问题上出现矛盾,却没有距离去缓解,于是就爆发了。为什么家庭矛盾会引起激情杀亲,就因为天天在一起,反复刺激才容易爆发。
他们在生活中可能不是坏人,甚至是性格非常温和的人。但是生活中难免会有强烈冲突,而这种缓解冲突情绪的能力是很难从书本中学到的,即便拥有很高的学历,仍然可能缺乏处理矛盾的能力。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理念上还没有特别针对处置矛盾、疏解情绪的意识。特别是学习优异的孩子,更容易让家长觉得放心而忽略了其他教育。
李玫瑾教授说,从这个丈夫杀妻后爬楼吊死自杀的行为可以看出,他当时的心理是非常痛苦的。如果是解气了,舒心了,他会继续活着,不会选择这样自杀。虽然家庭矛盾让他极端地选择杀妻,但此后他也是痛苦至极,只有自杀,而且是用虐待自己、折腾自己的方式自决,说明他的心理更痛苦。
吵架别超过5句话
现在人们的工作、生活压力很大,容易诱发矛盾。如何处置家庭冲突和矛盾,李玫瑾教授说:“最好的办法就是回避冲突对象。可以搬出去,就是不要动手,一旦动手就没有退路了。”
李教授说,当我们和亲人吵架时,心里数着数,吵3至5句要马上离开。因为在那个时候,已经不可能平心静气的理论了。超过5句的吵架就成为持续刺激会让人疯狂。要知道,冲突不必要在一天解决,时间能化解冲突。实际上,理性的人能控制住自己。
以前住在大杂院时,邻居们听到别人家吵架或者打孩子,经常会出来劝劝,帮着消消火气。而现在,城市里的人们将自己封闭在钢铁森林中,多了份独立孤僻,少了些邻里关怀。李玫瑾教授说,以前邻居间的劝导在学术上叫做非正式的社会控制。生活中有两种力量,一种是正式的社会控制,比如法律、警察、工作单位。还有一种非正式的社会控制其实就是舆论和人们的视线、议论,让人有所顾忌。但是在城市化之后,非正式的社会控制就减弱了,这时就需要自我控制和调节。记者 孙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