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法治新闻

网络舆论乱象:各有目的真相迷离 需正确对待

2011年03月11日 09:23 来源:大河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网络舆论乱象:各有目的真相迷离 需正确对待
图片来源:大河网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核心提示

  网络是柄双刃剑,在为人们交流信息带来快捷便利的同时,其传播的匿名性也导致大量非理性意见的泛滥。大量网络舆论所指真假难辨,乱象丛生。

  基于各种利益之上的造势、“公关”、删帖、“推手”等控制或引导舆论的做法频现网络,这对公众的知情权形成很大挑战。面对新的传播环境,如何有效应对,需要勇气和智慧。

  网络发言“无门槛”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论坛、博客、微博等都成了网民们自由发表言论的平台。然而,网络是柄双刃剑,一方面它给人们带来了自由发表意见的便利,同时也给不负责任的言论打开了方便之门。

  周先生是河南某直辖市一政府部门的负责人,前一段单位内部公开选拔中层领导干部,经过公推公选、民意测评等环节,有数位同志经过激烈竞争竞聘成功。

  然而,选拔干部工作刚告一段落,周先生的烦恼也来了。

  大年二十九,就有人发现在数个网站的论坛上出现了同一个帖子,举报周先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此后每隔几天,该帖子就会重复出现。

  记者注意到在2月12日至2月20日,短短几天内,该帖子就四次在几个不同的网站论坛上重复出现,并且是一次性在论坛的多个版块同时发出。在其中一个论坛上,有版主要求发帖人留下联系电话,发帖人却并未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

  2月21日上午,周先生对记者表示,该帖内容纯属捏造和诽谤。一些知情人推测说,或许是对选拔不满,有人才会发帖泄愤。

  事实上,一方面在网络上发帖基本没有门槛,这打破了公民原本闭塞的信息传递通道,自诉的愿望常常有着意想不到的结果。网络舆论监督尤其是对公共利益的维护往往效果显著,从而极大满足了公众知情权并提高了监督政府的能力。与此相应,政府机关也对网络舆论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但另一方面,前述周先生的遭遇并非个案,网络传播的匿名性,也让网络舆论带有随心所欲、真伪难辨的特征。昔日“一张邮票8分钱,让你忙上大半年”的匿名举报信,也因此在网络上表现得更为充分。而诸如网络推手,网络新闻事件更是层出不穷。

  网络舆论,并不是一潭清水。

  网络乱象各有目的

  “目前网络论坛发帖情况比较复杂。”2011年2月21日,大河网主任田建光说。

  除去正常的谏言帖子,在分析各类网络事件时,田建光将其分为三类:一是牟利谋名夺人眼球;二是一些利益集团出于各自目的,聘请公关公司以及“推手”在网络上为自己重塑形象;三是一些国外别有用心的势力,暗地操作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不管哪种目的的网络运作,其运作手段通常都是在各大网站上频频发布大量帖子,然后通过不断顶帖、利用一些技术方法将内容易于被搜索引擎收录等手段来保持一定的关注度,最后将其制造成亮点、热点或焦点,并进而引起巨大的网络舆论力量。

  在网络上推红一个新人或者制造吸引眼球的事件,要比在传统媒体上容易得多。这些娱乐新闻的操作手法通常是先在网络上广泛发帖,引起网民关注,继而包装个人,扩大知名度,传统媒体跟进宣传之后,身价大涨,继而接拍广告和商演,达到背后经济公司或者个人牟利的目的。

  此种形式并不少见。远如芙蓉姐姐和网络红人凤姐,近如某知名网站为了保持自身的关注度,特意在幕后推出写手,杜撰出“小月月”等匪夷所思的人物形象的故事,吸引无数网友围观,成功上位。

  网络公关公司的出现,令网络舆论多了人为制造并引导的意味。近几年,由于企业对网络公关的需求量增长飞快,因此网络公关诞生并日渐红火。

  记者在百度上搜寻网络公司字眼时,百度给出的定义为:网络公关公司的业务主要是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公关,就是发布企业的正面信息,促进企业和公众的沟通;二是危机公关,就是处理企业面临的各类网络危机。

  2010年发生的蒙牛、伊利奶粉集团网络互相攻击事件,即是蒙牛“未来星”品牌经理联合公关公司,共同商讨炒作打击竞争对手伊利“QQ星儿童奶”的相关事宜,并制订网络攻击方案。案件最后告破,相关人员被捕。

  如果说网络红人只是被人们当做娱乐,一笑而过;企业之间竞争遭遇网络攻击可以报警时,但有一些网络舆论却不得不令人冷静思考。

  “国外一些不明势力,也插手网络舆论,暗地接触影响各类人员,发出他们想要的帖子,继而达到他们的集团利益和政治目的,”田建光说,“这是特别需要警惕的。”

  真相扑朔迷离

  事实上,在无法了解真相的背景下,网络发言更具备煽动性与盲目性,充斥其中的网络推手更是推波助澜,浑水摸鱼。发帖人有意识地去引导观点,而看帖人却在无意中卷入其中,这种现象值得注意。

  近期的“钱云会”事件就折射出各种复杂的情绪。

  2010年12月25日早晨,在公路和村口交界处,浙江乐清市蒲岐镇,53岁的寨桥村前任村委主任钱云会被一辆工程车碾压死亡,钱云会死前曾多次举报当地一些工程的违法征地情况。12月27日下午4:30,浙江乐清市就此事召开新闻发布会,称事件为“交通肇事案件”,肇事司机为无证驾驶,当时采取了刹车措施,已被刑事拘留。

  12月25日、26日,在天涯、新浪等全国多个论坛、微博里,出现该条消息,引起众多网民的猜测和讨论,遇难者死因出现多个版本。

  尽管当地政府公布了调查结果,但效果甚微。直至2011年1月14日,警方查获了钱云会出事当天所戴的附有微录设备的手表,进一步佐证了公安部门对案件性质认定的结论。

  2011年2月,导致钱云会死亡的工程车驾驶员一审被判处三年六个月有期徒刑。

  目前,此事尘埃落定。但在百度搜索关于此事帖子,居然在0.004秒内显示共有970万篇文章,可见此事在网络上的极强人气。

  但令人遗憾的是,在很多帖子中,充斥着不理智的疯狂叫骂。记者发现,如果有指责、质疑的帖子,就会有大量的跟帖支持附和;倘若稍有不同声音,即遭一哄而上的痛骂、“板砖”围攻、人身攻击。

  在质疑、叫骂声中,极少数冷静、客观的发帖就显得尤为可贵。

  一位网名为“略过风尘”的网友就理智地分析了钱云会事件网络发帖现象。他在帖子中写道:这其中有几股力量,一是想要挑起混乱,引起动荡,从而动摇现政,此力量多半不怀善意。二是仇恨无良官僚和奸商的群众。遇到这种众说纷纭的事,群众宁可信其是谋杀。决不能说群众愚蠢,实际上,群众的感觉最准、眼睛最亮。三是怀有强烈正义感、抱不平的人士。但凡强弱相较,人们总是愿意把票投给弱者,此事人们的第一反应当然是谴责强势官僚集团,更何况后面藏有巨大征地占地的利益瓜葛。

  正确对待网络舆论

  网络的特殊性,使得网络舆论监督参差不齐,真假难辨,于是删帖公司应运而生。

  周先生的烦恼还没了,就接到电话,有人声称给5000元就能帮其将帖子删除。

  实际上,对很多涉及个人隐私、侵权以及其他特殊帖子,很多大网站各有网络发帖规则,其中对删帖也有明确规定。大河网编辑时运彬表示,网站删帖并不收费,但要严格按照网站的程序,申请方需发出有关证明,个人身份证等相关资料,网站编辑经过审核后给予删除。

  网易、天涯等知名大网站有关人士同样表示删帖不收费,按照流程,只要个人申请即可。

  专家指出,如果认为某个网站上的信息侵犯了个人权利,无论是网站自己刊发的,还是网友通过论坛发布的,个人都有权要求网站予以删除,断开链接。如果网站拒不履行,可对网站进行起诉,追究其责任。

  删帖并不是处理网络不良舆论的最终手段。实际上,从某种程度上看,网络舆论监督对个人影响很大,但更挑战政府部门的应对能力以及公信力。许多发帖人反映的内容和政府职能部门以及相关负责人有关,在知情权无法保证的情况下,网络中多是猜测臆想的回应并不为奇。

  当务之急是,在无法估量的网络舆论力量面前,如何摆正自己的态度和采取正确的方法,堵而不疏并非上策。

  牵涉到政府部门的舆论,相关机构需要及时亮明态度,说明事实真相,不能出尔反尔。不仅要在现实社会中树立权威,更要在虚拟的网络世界树立公信力。

  针对网络舆论导向,南京市委宣传部部长叶皓认为,各级领导干部需要高度重视网上的舆情信息,但一定要认真分析舆情,明确责任主题,认定事实是否属实,快速做出反应;此外要深入调查核实,尽快掌握事情真相,确保调查结果站得住脚,还要一步处理到位,令网民接受。

  更重要的是,叶皓强调,政府主管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对事情尽快回应,赢得网民的理解;面对问题和错误,也要勇于承认错误,为重塑政府和官员的公信力,获得舆论支持。(大河报记者樊霞)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尚初】
    ----- 法治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