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法治新闻

用廉价散酒冒充茅台 涉案逾400万两造假者被刑拘

2011年03月14日 15:27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用廉价散酒冒充茅台 涉案逾400万两造假者被刑拘
假冒茅台酒瓶里还有防伪识别器和防伪识别方法介绍。见习记者 徐艳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日照一公司为买到真茅台,专门通过中间人从贵阳市茅台镇购买,没想到花高价买来的茅台酒竟然是80元一斤的散酒。3月4日,(山东)日照警方顺藤摸瓜,将假冒注册商标商品案的两名嫌疑人抓获。

  火车站里查获一批假冒茅台

  2010年12月底,东港公安分局经侦大队得到线索,一批茅台酒要通过铁路快运从南方发到日照火车站。这么大批量的茅台酒是真酒的可能性不大,东港公安分局经侦大队民警怀疑是假酒。

  根据获得的信息,经侦大队安排侦查员在火车站拦截了这批货,经过检查发现这些酒全部是375毫升装的“飞天牌”茅台酒。和工商部门联系后,工商部门初步鉴定是假酒。

  民警将货物暂扣以后,就在火车站守候接货人,并在当天将其截获。通过审问得知,接货人是日照某公司的员工,他并不知道这些茅台酒的真假。通过这个接货人民警了解到,这批货是从贵州发出的,发货人在贵阳经营名烟名酒。

  为进一步鉴定该批茅台酒的真伪,1月8日,日照警方安排专人携带查获的酒样赶到贵州省质检厅进行鉴定。鉴定结果为:此酒不具备茅台酒的风格,是假酒。

  警方顺藤摸瓜两嫌疑人落网

  民警在贵州调查得知,发货人已回到了广西老家。民警于是来到广西南宁,经过调查得知,发货人也以为是以真酒发出的,也不知道那批茅台酒是假酒,他只是中间人,因日照的买家想在春节期间买一些茅台酒,又怕在日照买不到正品,就问他认不认识卖茅台酒的人。发货人有一个老乡林某,在南宁开了家名烟名酒专卖店,林某声称能买到真茅台,他只是帮林某把货从贵州发出,并不知道发出的竟然是假酒。

  民警通过这个中间人找到了真正的发货方林某。当民警来到林某位于广西南宁的公司时,收货方得知酒被警方查获,早已逃之夭夭。警方通过调查得知,林某已越境潜逃到越南。2月初,警方将林某列为网上逃犯。

  春节过后,林某从越南悄悄潜返回国。2月22日,他从广西坐火车去贵阳。在购买火车票时被当地铁路警方发现并抓获。林某随即被押解到贵阳看守所进行羁押。随后日照警方赶到贵阳,对林某进行审讯。

  经审讯得知,林某此行的目的是寻找同案犯赵某商量下一步的对策。林某交代,赵某是贵州省遵义市茅台镇人。当林某得知日照的这家公司想要茅台酒后,就和赵某取得了联系,让他生产100箱假茅台酒。

  2月23日,专案组民警第二次赶往贵州抓捕赵某。3月3日,警方获得信息,赵某要到一家歌厅唱歌。4日凌晨,警方在歌厅内将嫌疑人赵某抓获。

  经审讯,赵某对制造假酒一事供认不讳,另据其交代,2010年8月15日,日照的这家公司通过他还购买了250箱茅台酒,每瓶是375毫升,每瓶价格630元。在这期间他还卖了70箱一斤装的茅台酒,价值80多万元,全部卖到了贵阳。

  廉价散酒包装后变成“高档茅台”

  3月12日,东港公安分局经侦大队大队长魏代京说,每当林某需要假茅台酒时,就会联系赵某,生产完毕后,赵某会收取每箱800元的包装费。

  魏代京介绍,赵某制造一箱假茅台酒的成本其实非常低。茅台镇有很多销售散酒的个体商贩,价格为80元一斤。赵某买了这些散酒之后,便联系当地专门制造假冒商标和包装的不法商贩,从他们手中购得假茅台酒的纸盒、包装物、防伪标记等,灌装好了之后就发给在贵阳的林某,整个生产成本不会超过100元。

  “他们所买的散酒,其实也是茅台镇生产的,都是用的池水河的水酿造的,酒的味道跟真的茅台酒有一些相似,都是酱香型。普通市民从外观上根本看不出来这批假茅台跟真茅台有什么不同,但一些不公开的商标暗记,质监员一眼就能看出来。”魏代京告诉记者。

  林某交代,他一共给日照的这家公司发了两批货,每一批货是100箱,每箱12瓶,都是375毫升装酱香型的“飞天牌”茅台酒,分别在去年12月30日和今年1月3日发货,这些货全部发到日照火车站。200箱茅台酒的价格共计157.1万元,林某在收到货款后才向日照买家发货。后因事情败露,林某又通过银行转账,将157.1万元货款退还给了日照买家,妄想公安部门不再追究他的责任。

  魏代京告诉记者,两名嫌疑人共发往日照450箱375毫升的酱香型假茅台酒,每瓶630元,涉案价值340余万元,加上销往贵阳的70箱500毫升的茅台酒,涉案价值共计400余万元。

  目前,林某因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被刑事拘留。赵某因生产假冒注册商标商品被刑拘。(见习记者 徐艳)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肖媛媛】
    ----- 法治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