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法治新闻

广东肇庆公安微博开通逾一年:曾遭网友“拍砖”

2011年03月21日 09:13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有‘围殴’、有‘板砖’,也有‘围追’和‘追捧’,归根到底,微博的灵魂在于互动。”广东省肇庆市公安局10位民警今天这样向《法制日报》记者形容近一年来在“平安肇庆”微博中“织围脖”的生涯。

  “平安肇庆”微博的开通,源于2010年2月广东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厅厅长梁伟发向全省民警推荐的《正在爆发的互联网革命》一书。肇庆市公安局公共关系科科长陈永博看完后很有感触,产生了“能否以市局的身份开一个微博”的念头,该想法得到了肇庆市委常委、公安局局长郑针和的支持。

  “一夜成名”等来“板砖”

  当年2月25日,“平安肇庆”亮相。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平安肇庆”博主陈永博“一夜成名”。

  “然而,我等来的却是‘板砖’。”陈永博今天告诉《法制日报》记者,一开始,网友们言辞激烈,不少网民把怨气发泄到他们身上,“什么屎盆子都往我们身上扣。”

  陈永博被砸“晕”了。他开始思考问题出在哪里。

  “刚开始,宣传性的内容比较多,后来互动类、答疑解惑类的信息逐渐多起来。”陈永博说,对网友的问题虽然无法做到100%回复,但对一些重要的问题要尽可能回复。“我值班的时候,通常是把最后一个帖子回复完才下线。有一次,我回复帖子一直到凌晨3点,网友问我困不困,我告诉他:只要你不睡,我就不睡。”

  看着“平安肇庆”逐步深入民心,获得众多网友“追捧”,陈永博深有感触:“我觉得微博的灵魂在于互动,如果没有互动,人们不如去看传统的媒体。我们最高的理念就是要把微博做成全警种的互动。同时,微博一定要变成实实在在为民办事的服务窗口,而不是政务网站的缩写版。”陈永博说。

  网民借微博说出心里话

  “通过‘织’微博,我才真正明白了平等互动的含义。”肇庆市公安局公共关系科副科长陈海玲说,起初她在微博值班时,放了一张穿警服的照片。可时间一长,网民们说视觉疲劳了,要求换一张新的照片欣赏。新照片换了两个月后,网友们又提出要求:我们想看一下你着便装的照片。当她仔细挑了一张生活照片放在微博上后,一下子赢得了近百人的评论和转发,并得到了网友“漂亮警花”的赞誉。从网友的赞叹中,陈海玲感受到了一种喜悦。

  民警李政昊告诉《法制日报》记者,他在“织围脖”的同时也体验到了为网友服务的乐趣。由于肇庆制作的警务电视节目是粤语,放上微博后受到北方网友的批评。于是他就将一些精彩节目重新包装成国语节目,放上微博,受到网友的围观、追捧。

  民警彭家祥自从“织”了微博后,一下子上了瘾:每次值班都超时服务,不值班时,就在自己的微博上耕耘,成了名人微博。

  女警申莹“织围脖”时,一张化妆警服照片受到近千网友的围观,她沉着应对,不恼不怒,耐心与网友们沟通,真诚交换意见。

  由于民警与网民真情互动,在网上树立了公信力,不少网民愿意将心里话告诉民警。

  2010年5月,一网民在陈海玲值班时问:可不可以用QQ私聊一件事?陈海玲马上给了她自己的QQ号。原来,这是外省一个社区的居民,她反映称8岁女儿受到一个50多岁男人的猥亵,不知如何是好,报案怕泄露案情后给孩子带来二次伤害。陈海玲耐心开导她,让她相信公安机关的专业水平,鼓励她依靠当地公安机关处理。后来,此网友发来信息:当地派出所的警察态度很好,依法处理了那个男人。

  经常接到违法犯罪举报

  《法制日报》记者了解到,虽然“平安肇庆”不主张用微博来举报违法犯罪线索,但自微博开通以来,值班民警们还是经常接到举报赌博、盗窃、非法传销等线索。民警收到该类违法犯罪举报后,立即转给办案部门,待有结果后一一反馈网民。

  去年4月,针对微博上反映辖区无牌摩托车增多、涉及无牌摩托车交通事故有所上升的情况,肇庆市公安交警开展了为期30天的专项整治。5月至7月,延续了打击涉牌涉证摩托车的势头,结合全国、全省公安机关开展的机动车涉牌涉证违法行为专项整治及“创平安、迎亚运”专项行动,联合巡警、派出所等警种,对各类违法行为尤其是机动车涉牌涉证、“飞车党”夜间非法赛车等违法行为保持了严管氛围。

  2011年1月7日晚,李政昊微博值班。他将“11·26”抢劫强奸案件的主要犯罪嫌疑人黄某的通缉令放上微博,引起网民的强烈关注。

  借助“平安肇庆”38万的粉丝量,截至目前,该通缉令已被转发600余次。“我们相信中国网民的正义力量,犯罪嫌疑人黄某必将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李政昊说。

  据统计,去年2月至12月,肇庆警方的3个微博问政平台共接收网民业务咨询及建议类信息5271条,回复5271条,回复率达100%。除了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开群众关心的热点事件和政策信息外,针对网民们最关注的交管、治安、法制、户政、出入境、派出所等部门的业务,民警们都会在最短的时间内解难释疑,赢得了广大网友的普遍赞誉。

  文/图本报记者邓新建

  本报肇庆3月20日电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法治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