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法治新闻

信访局长600次主持调处现场 上访者坐多久陪多久

2011年03月21日 10:47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当信访局长8年了,周兴平已经记不清自己解决过多少棘手的积案。有人将信访工作称为第一难事,在全省地级市中,湛江人口最多,历史遗留问题多而复杂,信访工作难上加难。可周兴平却说:“我就要干好天下第一难事。”

  曾在基层和闹市工作过的周兴平,多次被派往最艰苦的地方“啃硬骨头”。他领导下的信访局要求对来访群众做到“五个一”:“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请坐,一杯开水暖心,一套程序办理,一个结果答复”。他甚至还公开局长办公室的电话和自己的手机号码,民众有事可直接拨打。

  以往在门口大吵大闹的现象少了,堵塞道路和大门的情况少了……整整8年,在“信访”这个最繁琐最艰辛的岗位上,有人这样评价周兴平:他对困难群体,想得周密,爱得周到,办得周全,真是人如其名。

  遭遇10年“老上访”

  周兴平至今仍记得上任的第一天,他办公室门口站着一位神情恍惚的中年妇女,她含着泪说:“我上访近十年了……”

  她叫许英,住在湛江市赤坎区康宁路,和女儿相依为命,因城市扩建道路,房被拆毁,家不成家,补偿却是拆多补少。近年来,责任单位一直搪塞,一拖再拖,不给合理补偿。

  周兴平立即协调相关部门人员到现场实地丈量,多次到现场察看:墙被钩崩,一到雨天风刮雨泼。周兴平调研后发现,职能部门处理确有偏差。有一天下大雨,许英冒雨补漏,摔断了腿,拄着拐杖去找周兴平。周兴平为此心痛而悲愤。

  他备足材料,带上一位副局长和信访专员,到某局和该局主要领导开办公会。“今天我代表市委、市政府来,不解决许英房屋的补偿问题,我绝不回去!”终于,他给许英争回8万元修房补偿,供电供水设施也同时完善。

  几年来,他和同事们先后帮助许英、李淑贞、支华强、曹弼等圆满地解决问题,且定期慰问。

  2010年,当地群众到北京上访的批次和人次分别比上年下降86%和92%;集体到广州上访分别下降88%和98%,得到省委、省政府和省信访局的好评。

  逼开发商恢复水电

  要弱势群体获得尊严和幸福,信访局长一要有爱心,二要有勇气,三要有能力。这是周兴平的诀窍。

  湛江市烟麻土产公司被法院拍卖土地和职工宿舍,用以偿还债务。职工尚未安置,开发商却强行停水停电,职工被迫到市里上访。周兴平赶到拆迁现场,并叫来开发商直接面对真实的场景:房被拆得七零八落,职工和家属大热天没电没水。周兴平当即批评开发商只顾赚钱,舍弃社会责任,他要求开发商限定时日,恢复水电,并合理多付补偿费110多万元,解决职工住房问题。

  遂溪县黄略镇殷屋村村民殷光照被废铁收购站老板冼某开枪打伤,因无钱医治,造成三级伤残。殷光照曾多次上访,均未能解决。周兴平召集有关部门提出解决措施并督促落实,圆满解决问题。很快,一面“情系百姓,为民解忧”的锦旗送到了信访局。

  赤坎区陈屋港村部分村民的住房因糖厂废气爆炸受损而上访。周兴平即带信访局一名科长冒雨来到现场,村民一见他开口就骂。面对这种情况,周兴平耐心地说:“我冒雨来向你们道歉呀,让你们出气,你们的实际问题,我们一定会妥善解决。”村民怨气消了,主动带他去察看现场。被人破口大骂的情景在信访工作中并不鲜见,周兴平总是说:“有话对我说,我代表市委、市政府为你们做主。”正是抱着这样的愿望,周兴平多年来处理了无数诸如交通事故赔偿、企业改制、拖欠农民甘蔗款、拖欠工程款、拖欠职工社保费、山林土地权属争议、征地拆迁纠纷、涉法涉诉等相当棘手的信访难案。

  上访者坐多久就陪多久

  周兴平让信访局所有同事背熟四句话:知苦不苦,知难不难,以苦为乐,迎难而为。

  湛江市信访局的工作人员介绍说,就任信访局长以来,周兴平主持现场协调办公会不下600次,跟踪处理了大量的信访突出问题。有的时候折腾病了,周兴平还边打吊针边办公,不少文件是在病床修改完成。都说颈椎病和肩周炎是现代人的职业病,周兴平这位信访干部尤其严重,有时疼得连笔都握不住,有时候下班后,他要用自制简易设备做完牵引才能回家。

  为了处理突发事件,他的午饭推到下午二三点,晚饭推到晚上八九点。他常常和上访者谈话十多个小时,对方不走,他也耐心陪着。和老上访户张群英、林帝芬直谈到凌晨两点多,和伤残军人莫唯汉、陈妃愚、陈更生一谈就是5个小时。

  他对大家说:信访干部的天职是:为大众服务,为社会服务。不计报酬,任劳任怨最重要。我们这里是党委、政府的“窗口”,是来访“群众之家”,上访者有怨气、怒气,进来要能消气!

  2007年,湛江市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信访工作先进集体,周兴平被评为全省优秀信访局长。(雷雨 徐林)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刘羡】
    ----- 法治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