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据不完全统计,各地擅自发放的津贴补贴名目已达300多项,直接导致公务员与其他社会群体之间的收入分配不公,以及不同部门、行业、单位公务员之间的收入落差。
即使没有研究人员提供调查数据,没有媒体捅破窗纸分析归类,公务员拿着名目繁多的津贴补贴、享受最为健全的保障和丰厚福利,也已是人们心目中公开的秘密,不争的事实。待遇优厚,也是那么多年轻热血的大学毕业生、研究生们争着抢着要当个朝九晚五的坐机关族的原因之一。
每一次媒体曝光、网上贴出有关公务员的收入、福利待遇等情况,总能触动一些人的不平情绪,引来热议。因为落差大,对比强烈。这差别,可能不在基本工资,而在津贴、补贴和福利,在于未必以货币形式清晰体现、却带给人安全感、优越感的位势与权益。它们才是使得公务员成为整个社会群体中“幸福感最高”阶层的决定性因素。
可怕的是,发放这些津贴补贴,主要来源于行政事业性收费等预算外资金,发多少,由这些地区、部门根据本地财力状况决定。笔者想问,为了地方财政开支能更“大方”一点,为了部门“小金库”能更厚实一点,“自己人”津贴补贴收入能多一点,会不会增加或坚持一些行政事业性收费,利用公权力为小集体“创收”?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明确,要“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出国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等支出原则上零增长,预算内的行政经费支出有望得到控制。但“预算外”呢?只怕在一段时间内,仍会是一笔缺少监管的糊涂账。
有鉴于此,将预算外收入全部纳入预算内收入进行管理,取消“小金库”的存在,成为治理这一乱象的利器。此外,加快财政开支、行政费用的公开透明,把公务员的津贴晒在阳光下,让全社会真正有权利监督,是真正解决之道。(姜泓冰)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