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法治新闻

希望工程创始人:应立法解决民间慈善机构登记难

2011年04月08日 10:40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华西都市报专访希望工程创始人徐永光

  ●捐硬件,已成了中国过去二三十年慈善事业的一种惯性

  ●四川民间慈善机构本土化和专业化还欠缺,总体数量太少,知名机构不多

  昨日上午,希望工程创始人、现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受邀来蓉,做了一场“群团组织如何培育民间慈善机构”的讲座。讲座完后,徐永光接受了华西都市报记者专访,直陈目前人们对民间慈善事业的一些理解误区。

  观点:让捐款人明白资金用于社会服务也是在做慈善

  做慈善可以做服务做软件

  华西都市报: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人愿意献爱心,你觉得这种慈善意识的普及能否推动民间慈善的发展?

  徐永光:不管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公民的慈善意识永远都是慈善事业发展的源泉。但是现在我们在做慈善的时候也遇到一些困难,解决这些困难,就需要我们的捐款人在思维上作出一些转变。

  华西都市报:具体指的是什么呢?徐永光:首先,有很大一部分捐款人希望自己的捐款用于硬件建设,心里想的是“我的捐款一定要捐出个东西来”,要盖多少房子,买多少电脑……捐硬件,已经成了中国过去二三十年慈善事业的一种惯性。

  但是现在,很多民间慈善机构都把捐款用在了社会服务上,比如说培养志愿者,比如说对社会问题进行调研,也就是说,他们是把捐款用到了很多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至关重要的地方。但是捐款人并不明白社会服务对于慈善来说有多重要,所以我们需要让热心慈善的公众都知道,现在慈善的主要方向已经不是盖房子、做硬件,而是做服务、做软件。

  观点:如果把捐款交给民间慈善机构,那就需要一个成本来维护这些机构的运营

  做慈善也是需要成本的

  华西都市报:您在以前的一些发言中提到过,“慈善是需要成本的”,这里的“成本”指的是什么?

  徐永光:这是我们需要捐款人转变思维的另外一个方面。一般人们的捐款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落实,一是政府,二是民间慈善机构。从捐款人的角度来讲,如果把自己的捐款通过政府去落实,就不需要额外的行政成本,但是如果交给民间慈善机构,那就还需要一个成本来维护这些机构的运营,这么一来捐款人把资金交给民间机构的积极性就受到了影响。因此我们还应该让捐款人知道,慈善也是需要成本的,从而鼓励他们也把资金大胆地交给民间慈善机构。

  华西都市报:捐款人的顾虑都在于“我的捐款是怎么被用掉的”,如何让他们打消这个顾虑?

  徐永光:首先,像公募基金会这样,能对民间慈善组织起到引导、培育作用的机构可以给捐款人开出清单,在上面详细列出待捐款的慈善项目,让捐款人自己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觉得有价值的项目捐款。而在接受了捐款后,民间组织需要随时向捐款人公开这些资金的用处,这样一来,不仅捐款人可以理性地做慈善,民间慈善机构也可以透明地管钱、高效地花钱。

  做慈善最好“三条腿”走路

  华西都市报:我国目前的慈善资金主要用在了哪些方面?

  徐永光:主要有三个方向:贫困救济、教育资助和社会创新。从产生的社会效益上看,贫困救济能够救济个体,但只能产生短期的社会效益;教育资助能够提高受助者的素质,从而产生较长期的社会效果;而社会创新,它的投入可能是三类项目里面最少的,却能够从方方面面解决社会问题,从而产生最深远的效果。

  华西都市报:我国目前在这三个方向的慈善资金投入均衡吗?

  徐永光:目前我们国家的慈善项目投资,把很多的资金都给了贫困救济,而把最小的资金比重给了社会创新。其实做公益的最高境界就是资助社会创新,用最少的投入解决社会问题,从而产生最长期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转变慈善思维,我们不能只是拿做慈善的钱去做布施。

  华西都市报:南都基金会是不是就像您说的那样,把很大比重的资金都给了社会创新?

  徐永光:我们很关注民间慈善机构,因为很多民间慈善机构做的就是社会创新。做慈善最健康的状态就是“三条腿走路”,这三条腿是政府、企业和民间慈善机构,但是目前我国民间组织的发展太有限了。我们南都公益基金会每年要拿出3000万给民间慈善机构做事,但是到头来我们发现,这笔钱总是花不出去。因为优秀的民间机构太少,好的项目也太少了。

  观点:做公益的最高境界就是资助社会创新,用最少的投入解决社会问题

  专业化欠缺四川知名慈善机构不多

  华西都市报:你怎么看待四川的民间慈善机构?

  徐永光:在汶川地震后,四川的民间慈善机构有了很大的发展,助残的、心灵辅导的、关注儿童的、保护生态环境的,慈善机构的门类很齐全,在玉树地震和盈江地震时,第一批救灾志愿者就是从四川赶去的。尽管如此,四川民间慈善机构还是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一来本土化和专业化还欠缺,二来总体数量太少,知名的机构也少。

  华西都市报:那您觉得造成民间慈善机构少、好的慈善项目少的原因是什么?

  徐永光:这些民间机构的发展空间太小了。一是政府准入的门槛太高,也就是说民间慈善机构会遇到很多瓶颈,他们的合法性很难解决;二是这些慈善组织能得到的资源和支持太少,而这也和它们的发展不成熟不专业有关系。

  华西都市报:您从事慈善事业已经有20多年了,您个人认为该怎样改变民间慈善机构目前的发展困境?

  徐永光:首先就是要呼吁对慈善进行立法,通过法律保障公民做慈善的权利,解决民间慈善机构登记难的问题。其次,社会上的公募基金会可以扮演“公益组织孵化器”的角色,从而帮助民间慈善机构健康地成长起来。

  观点:通过法律保障公民做慈善的权利,解决民间慈善机构登记难的问题

  做慈善不一定全部靠资助

  华西都市报:您觉得目前最有前景的慈善模式是什么?

  徐永光:我觉得社会企业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慈善模式,它也属于社会创新的一种。我们在做慈善的时候,不管要解决什么社会问题,都必须要有资金,但需要资金并不意味着就要靠资助。社会企业是一种投资模式,它也会赚钱,但是它是把赚来

  的钱投入到了慈善事业当中。社会企业是慈善组织的一种生存模式,它能够自己给予自己资源,从而可持续地解决社会问题。我们在未来,可以多多发展这种慈善模式。

  华西都市报:我们在发展社会企业的时候,有没有可以借鉴的成功案例?

  徐永光:孟加拉经济学家尤努斯的乡村银行就是一个好例子。他用薪水和财产作抵押向银行贷款1万塔卡(孟加拉国货币,相当于300美元),开始给农户做小额贷款。农户从他手里贷款做买卖,一点点赚了钱,基本上都很有信用地还清了贷款。尤努斯的业务越做越大,截至2006年,他帮助400万穷人脱贫自立。

  观点:社会企业是一种投资模式,它也会赚钱,但是它是把赚来的钱投入到慈善事业当中。

  华西都市报见习记者黄瀚玉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法治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