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法治新闻

药家鑫案陷入信任危局 网友称被撞后应装死(图)(3)

2011年04月18日 09:08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他还算不上“富二代”

  张显在跟记者交谈时不断提到从未出现在媒体上的药家鑫外公,认为他的外公可能很厉害,“家里有钱”。本报记者多方查询获知,药家鑫的外公名叫段生钢,是中国重型机械研究所退休高级工程师。还查询到他2006年的养老金水平,“每月912.9元”

  就在张家一步步升级的不信任背后,药家又怎样呢?

  早在药家鑫肇事、杀人案发生后,2010年11月28日,当地的华商报首次刊发药家鑫案报道并提到,“他(药家鑫)的爸爸下海经商,家庭条件还可以”,但网上很快有人以“爹影重重”解读回应。

  那事实到底是怎样的?在西安采访期间,本报记者专门就此进行了调查。

  事发前,药家鑫一家住在西安市二十街坊华山厂宿舍内。但他们的邻居告诉记者,药家在事发后就搬走了。

  路钢说,他们怕被曝光,已经临时在外租房住。

  4月13日,其几位邻居分别向本报记者表示,药家的家境算不上好,其父药庆卫2003年转业时一次性拿到了不到30万的转业费,“要说钱,这是最大的一笔钱”。其母段瑞华,之前在华山厂仓库工作,现已退休,退休金每月1000多元。

  曾对此案进行长期调查的当地记者也提到,“药家鑫算不上‘富二代’,否则也不会四处做家教。”曾请药家鑫教孩子弹钢琴的一位西安市民说,药家鑫在给他家孩子做家教的同时,还给西安北郊及城内的几个孩子做家教。

  另有人提到的一点是,药家鑫案发前使用的手机现在由其母亲使用,“至今付着按揭”。

  张显在跟记者交谈时曾不断提到从未出现在媒体上的药家鑫外公,认为他的外公可能很厉害,“家里有钱”。本报记者多方查询获知,药家鑫的外公名叫段生钢,是中国重型机械研究所退休高级工程师。4月13日,本报记者从该研究所老干部处了解到,今年75岁的段生钢在1996、1997年间退休,在岗期间是研究所的一位普通高级工程师,既没有达到教授级别也没有担任过任何行政职务。老干部处负责人从手头上的一份材料中,查询到他2006年的养老金水平,“每月912.9元”。

  种种迹象显示,药家鑫还算不上习惯意义上的“富二代”。

  路钢也曾试着向受害人家属解释,药家鑫的父母一直在积极筹钱,但因为实在凑不起来,眼下只凑到了30多万。但王辉及家人并不相信这一说法,他对记者说,“他们为什么不为我们花钱,那是留着钱给他们儿子花,只要他们儿子判了死缓,就得花钱。”

  死,还是不死?

  从网友的调侃回复中,人们似乎读到了公众舆论关注药家鑫案的更深层次原因———药家鑫案的结果实际影响到了大家对自身安全的担心。

  已经过去了20天、21天、22天、23天……张家和消失的药家都在焦急地等待着一审的宣判结果。

  张显感觉“很快就宣判了”,他见到记者就问“你觉得这个案子最终会怎么判”?“你是站在我们这边还是药家鑫那边”?他知道这桩故意杀人案已经不是当初简单的刑案,而是舆论的焦点,并不断从中判断什么对他们有利什么对他们不利。

  “你看,晚上我要去北京,凤凰卫视也要录节目。”4月12日下午,药家鑫的刑辩律师路钢拿着一份来自凤凰卫视的邀请函跟本报记者感叹。入行11年来,药家鑫案和他之前代理过的所有案件相比,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社会舆论高度关注。

  尤其是在3月23日开庭之后,路钢“激情杀人”的辩护、央视对药家鑫的报道、公安大学李玫瑾对药家鑫的心理分析,孔庆东对央视报道的痛骂,以及是否从药家鑫开始废除死刑的争论,接连引发公众舆论狂潮。一时间,围绕药家鑫死或不死的讨论,如同水火两派,各成阵营。

  而在等待一审判决的20多天里,各种猜测和谣言又在网上传起。有网友发问:“为什么马加爵案从逮捕到处死只用了三个月时间,而这么一起事实清楚的刑事案件却迟迟不判?”

  甚至在一些论坛上,网民发起了“假如你被车撞,爬起来说句什么话最安全”的大讨论。

  不少网友都表示,要选择装死,否则会被捅死。至少也要声明“没记车牌号”。

  而从网友的调侃回复中,人们却似乎读到了公众舆论关注药家鑫案的更深层次原因———药家鑫案的结果实际影响到了大家对自身安全的担心。

  富敏荣也关注着这一点,他说,公众害怕这个社会真的被丛林法则主宰,弱者彻底丧失了法律的庇护。

  为了赢得更大的舆论支持,张显开通了微博,他很满意自己的“成绩”,4月13日晚他告诉偶遇的两位本校学生,“现在我微博的粉丝已经4.7万多,博客点击量25万。”

  在信任司法或是舆论之间,张显近乎本能地选择了后者。在他看来,最终的判决必将藏于舆论的走向之中,只有取得占据优势的民意支持才会获取更大的判决成功的可能。

  于是,在这起大学生杀人事件中,这位大学副教授最终把希望寄托给了舆论。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尚初】
    ----- 法治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