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法治新闻

分析称官场“击鼓传花”现象可致矛盾激化爆发

2011年04月21日 12:33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现实问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及早正确解决,就会沿着它自身固有的轨迹不断发酵并演变成现实风险,这就是普遍的风险形成机制

  其实矛盾“击鼓传花”这一新词,根本上揭示的就是危机基本特性之——渐发性,是指由一定量变逐渐积累并发展到质变的一个风险升级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酝酿与演化。看看当今的真实世界,从自然到社会,各种危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此起彼伏,款款而来,不断干扰乃至破坏国家的发展、社会的和谐与民众的生活。事实上,危机就是一个长期存在的安全威胁,是我们经常面临的灾难渊源和突出问题,需要特别重视、加强治理。

  “击鼓传花”的演变逻辑:问题——风险——积累——升级——爆发

  风起于青萍之末;如果在青萍之末就化解将启未启之风,则必无大风之忧。火发于星星之状;如果在星星之状就浇熄可能点火之星,则必无大火之患。危机都有一个起始之点;如果在起始之点就果断施治,则必无危机之害。这即是说,危机治理要着眼源头;要长治久安,就一定要溯源实施危机治理。唯此能从根本上解决危机;否则,就只能掩饰一时、暂时平安,而其实却留下深重隐患。

  那么,“击鼓传花”的起始之点是什么呢?——是风险。风险是危机之源。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风险几乎如影随形、多种多样,常常是勃然萌发、悄然贴近;只要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和有效的管理,就必定会不断积累、叠加;再不认真对待、着力化解,便最终会升级、转化为危机。这就是会导致严重后果、令人生畏的风险积聚与演变,是现实危机的形成机制。要治理危机,就不能把目光只定于危机本身,而要看到危机的渊源与过程,破除危机的形成机制,即将危机扑灭在风险状态之际、形成过程之中,真正化危机于无形、解危机于未成。这样做不仅能投入小、困难少、成效高,而且还能真正防范未然、永绝危机后患。显然,要成功实施危机治理,就必须溯源于风险治理。换言之,危机管理就是要从风险管理开始。

  不过,危机管理要做得好,仅溯源于风险管理却还远远不够。这是因为,风险也有其固有的源头,风险管理也要实行溯源管理;在挖除了风险之根后,才能消除危机的土壤。

  那么,风险的源头是什么呢?——是问题。问题是风险之源。在现实生活中,问题多如牛毛,虽然不一定就是风险或者就会变成风险,但却随时都可能孕育风险、激发风险或衍生风险。现实的风险都来自于现实的问题;现实问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及早正确解决,就会沿着它自身固有的轨迹不断发酵并演变成现实风险。这就是普遍的风险形成机制。要化解风险,就不能把目光只定于风险本身,而要透过风险看到形成风险的问题,从及时发现问题和正确解决问题入手,把风险消灭在形成过程之中。这就是高明的风险管理。显然,要成功实施风险管理,就一定要溯源实施问题管理。换言之,风险管理就是要从问题管理开始。

  由上可知,要卓有成效地防范和化解危机,甚至要从根本上治理危机,就一定首先在视野上要超越危机本身而深透到风险层面,再超越风险层面而深透到问题层面;其次要在行动上超越危机管理本身而先行风险管理,而且要在风险管理之前先做问题管理。从认真对待问题入手,从蛛丝马迹中及时发现问题、找准问题、判断可能、把握趋势,积极、负责、有效地解决任何实质性问题,就能抓住并剪断风险之根而消除导致危机的可能。

  矛盾传递的“动力”根源:“只要风险不及我身即可”

  在矛盾的“击鼓传花”中,一些领导干部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危机治理实际是非常严酷的危机博弈,成败得失就在领导与危机对博输赢的一刹那间,正所谓“治理危机,领导是关键”。

  在正常情况下,风险都不是我们所需要的,都是应及早防范、加以规避的。当然,在特殊情况下,譬如,在可能获得高回报、高收益的情况下,或者在几乎是唯一出路的情况下,风险就成为值得一碰、必须迎用的因素,其实质就是正常理性范围内的冒险。这些应对风险的态度和做法都是正常的和有理性的,也正是风险管理所追求、所必为的,而且还是高质量危机管理的起点所在、价值所在。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从风险管理到问题管理都会经常发生“走偏”现象。其中,最常见的不正常现象是,把防范和规避风险定位在“只要风险不及我身即可”。此现象有多种情况,但突出表现为如下三种:

  一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任由风险肆虐。虽然看见风险了,因为伤不着或者不太能伤着自己,就袖手旁观,或自以为超脱无虞,或心想总有人会去处理,而不管自己是否最起码有道义去提醒、帮助攸关方防范、化解已经出现的风险。在很多时候,面对各种风险、特别是随时可能激化的社会矛盾,常常是一问三不知。这种情况一旦多了,就会出现冷漠离心、一盘散沙的氛围,就会使风险受阻甚小而大行其道,由小变大,由点到面,逐步发展成为一场可能连带覆盖较多相关层面的现实危机。

  二是“细盘精算,自保自利”,任由风险淹留。只要在自身责任范围内不出问题,就掩盖风险、得过且过;避一险,算一胜;得一利,算一获;不想正视风险,不想承担责任,只想把风险和责任让给别人;任由风险飘落他人的“责任田”里去生根、开花、结果。在现实生活中,这常被称为“短视”、“短期行为”或“鸵鸟行为”。诸如GDP膜拜、政绩工程、土地财政、借贷财政、“吃子孙饭”搞开发、对棘手问题拖延解决等等就是这样。如此一来,风险就在积累、加剧、传递和转移,特别是留传给他们的后来者;决不会因为人为遮掩而烟消云散。其结果则必定很严重,常常成为各种重大社会矛盾或突发事件的直接起源。

  三是“推诿扯皮,踢来踢去”,公开推卸风险。只要看见风险有害,只要困难及应解决的问题很需要责任心和认真投入,就把它们当成“烫手的山芋”扔掉,而不管下家接手是谁,任由谁去担当这些风险。在现实生活中,各种老大难问题、纠结繁缠的矛盾冲突都交出去、推出去;或上交,使问题向上传递而影响大局;或外推,使问题水平外移而引起平级紧张;或下压,使问题下逼而得不到解决。这时,风险就像击鼓传花游戏里的花,而责任人就像该游戏里的角色,在责任节奏的敲打下不断地玩起这一古老的游戏来;人人只想尽快传出去,只想别在自己手上多逗留;你推给我,我推给你,传来传去,不见解决。于是,风险就被这样的游戏“玩大发”了,最终是把小事推演成了大事,把风险演变成了危机。

  其实,上述三种突出现象本身就是会产生风险并进而导致危机的问题。它们不仅使原问题得不到解决,使风险骤然加大,而且使其自身变成了直接相关的导火索甚或另一层面的危机隐患,陡然加大了危机管理的复杂性和困难性,严重影响危机治理的成效。这是发生在危机治理主体和责任人身上的严重问题。如不首先着手根治之,就无法从根本上溯源实施具体业务领域的危机治理,而将导致更多的风险积聚加剧、矛盾激化爆发、危机光临致害。

  在矛盾的源头上进行“问题”治理

  “击鼓传花”链条为 “问题——风险——积累——升级——爆发”,大量的危机治理事实表明,重视风险管理的比重视危机管理的更高明,而重视问题管理的却比重视风险管理的更高明。只是风险管理因为更接近于危机管理而常受重视,问题管理却因为几乎是日常管理而总是容易有所疏忽。正是因为对问题的疏忽,所以总为风险的发生提供了可能;也因为风险的闸门总是关不严实,所以总为危机的孕育和爆发提供了机会;更因为如此一层层疏漏失防、根未深治,所以就总是危机频仍、苦果频至而一再痛心疾首。

  当前中国唯有积极展开危机博弈才是出路,危机虽然带来重压,但也带来了针对危机的更大反向作用力。现实证明只有内行而强有力的领导才能有效克服危机,化解危机需要权变智慧,因形顺势是基本的权变智慧,变被动为主动是常态的权变智慧,保持、加强和充分发挥主动优势是高超的权变智慧,这样的领导会将危机治理的阵地推进到风险管理,再又把风险管理的阵地推进到问题管理,筑起危机管理的三道防线,由此形成一个完备的危机根治机制,让危机成为转机,使危难变成成功的机遇。

  (人民论坛 邱霈恩 作者为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教授)

  延伸阅读 

  四个部门搬不走一块楼板

  江苏省某市政府服务热线接到求助电话:一整块楼板横在马路上,请有关部门处置。然而,城管称“城建部门应该可以处理”;城建称“按职责属于城管”;环卫称“已超出他们可清理范围”;公安称“正在处理,彻底清障还需其他部门配合”……4天后,附近一群众掏钱请人搬走了楼板。

  五顶大盖帽管不住一条狗

  为消除城市犬患和因城市养犬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北京市与其他城市一样,出台了管理法规,并明确了五个部门联合管理居民养狗。养犬管理涉及公安、工商、城管、农业、卫生等五个执法部门。但是,在具体管理实践中,由于职责不清、各自为政、难以协调,管理部门联合执法未能形成拳头,从而出现了多顶大盖帽连一条狗也管不好的咄咄怪事。

  十几个部门管不好一桌饭

  在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管理中,有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质量技术监督、工商、农牧、商务、粮食等十多个部门。根据法律规定,他们在各自范围内依法行政、各管一摊。但“十多个部门管不好一桌饭”也“管不好一顿饭”。“塑料”米线、有毒咸鱼干、苏丹红椒面、硼砂凉皮,含有氢氧化钠的假冒名牌啤酒,使用废旧皮革生产的食用明胶,过氧化值超标的食用油……各种造假制劣行为令人瞠目结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法治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