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法治新闻

华西都市报:该禁的不是看黄片而是“公费看”

2011年04月22日 11:08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前几天,在谈到恶性食品安全事件时,温家宝总理特别提到了道德滑坡问题,强调注重社会转型期的道德文化建设。这一点上,江苏南通表现抢眼。近日,南通出台了“公务员思想道德和社会诚信行为规范”,明令禁止了至少40种有违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的行为。

  “观看黄色录像、不见义勇为、搞婚外情、违章搭建”等司空见惯的社会行为,都在“禁令”之列。这条律令,迅速被简化为“南通禁止公务员看黄片”,在网上疯传,引起热议。

  任何信息一浓缩,难免失真。别的不论,单说涉及到舆论兴奋点的这个“黄片问题”,表述也是不完整的。原文是禁止“观看、收藏、传播黄色影视和书刊”,因为“传播”本就违法违规。不过至于“观看”,倒是存在不小争议。

  自从陕西黄碟案后,争议就一直没断,后来在“艳照门”及市民电脑内存黄片被罚等事件后,更是非议不止。一个凝聚了大部分共识的观点是,公权力不能过分干涉民众私生活,人们也有“低俗”的权利。以看黄片为例,只要不发生在公众场合,不是公职行为,没有非法传播、以此牟利,那么人们都拥有在家观看这些内容的权利。

  人有七情六欲,众生平等其实最能体现在这种以生理和人性因素为依托的行为中。从这个角度讲,公务员有没有在家看黄片的权利?公务员也是人,答案不言而喻。8小时工作之外,公务员就是和你我一样的普通人。其道德水准,并不高于社会平均值,不能给他们强行插上不切实际的道德高标。否则,一方面会导致他们的道德过劳,另一方面,某些明显有违人性的规定,也不具可操作性。就说公务员是否在家看黄片,就难以监督。此类规定,最终只能尴尬地沦为一纸空文。

  那么,对于公职人员的生活是否就一点不能监督呢?也不尽然。还以看黄片举例:英国就曾就有个内政大臣栽在“黄片”上。他惹祸不是因为看,而是因挪用5英镑公款为家里的付费成人电影买单。亦即,在家私下看看黄片问题不大,但若敢公费看黄片,事儿就大了。可见,这里公私的界限很明晰。

  而这种监督还是通过公务员报

  销透明度来完成的。只有通过严格监督公权运作部分,才能有效制约官员私生活的奢靡无度。假如,没有这种严格的制度性硬约束,那么公费看黄片、公款吃喝、旅游就难以禁绝。而面对三公消费数字的飙升,面对权力失范和腐败频仍,难道我们要徒劳地归咎于公务员“私德败坏”吗?

  中国确有“以吏为师”的传统。要求公务员率身垂范,给民众以榜样的力量,这是没有错的。只是现实问题是,很多时候涉及公权的问题,不是行使权力者的个人品行不端,不是出台一个徒具观赏性的道德律令就能解决的。还是得刨出那些在虚幻的“道德”泡沫下的真问题,从根上入手。

  只有把公职部分彻底约束死,让公务人员毫无空子可钻,无法享受特权诱惑,官员“官德”高尚,才能倒逼“私德”高尚。比如当制度逼得他连看黄片的5块钱都不敢报销,不敢挪用,所有此类“低俗”的权利,都得自费实现时,那么他就没有机会养肥那奢靡腐败的胃了。相反,若指望公务员单纯依靠自律不看黄片来净化“官德”,就真的是本末倒置,徒留笑柄了。 □本报评论员李晓亮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法治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