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法治新闻

“民告官不见官”现象频现 媒体吁官员放下身段

2011年05月04日 10:25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民告官不见官”现象频现媒体吁官员放下身段
海安县行政领导出庭应诉场景。(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行政首长出庭不仅没有给其“减分”,反而为其“加分”不少;不仅没有丢“面子”,而且还保住了“里子”

   □放下身段,与原告平等“对话”,将“应诉”过程当成倾听民声、顺畅民意、改进工作的过程,才能不断增强各级政府在百姓心目中的公信力

  在中国法治建设进程中,立法保护“民告官”无疑是一个重要进步。行政诉讼法颁布实施20多年来,几千年来只准“官管民”、不准“民告官”的传统已经成为历史,“民告官”现象日益走向常态化。但是,与常态化的“民告官”现象形成尴尬反差的是,“民告官”现场经常见不到“官”,行政负责人尤其是“一把手”出庭应诉现象并不普遍。江苏省海安县连续多年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保持100%,其做法值得肯定,其效果更令人振奋。

  “民告官不见官”现象的出现,原因很多,但最关键的原因还是“官本位”的思维定势作怪——“官员”坐在“被告席”上,“官威”何在?如果败诉了,“面子”何在?

  海安的实践告诉我们,行政首长出庭不仅没有给其“减分”,反而为其“加分”不少;不仅没有丢“面子”,而且还保住了“里子”。事实说明,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既是群众意识的具体体现,也是法律意识的有力证明,更是平等意识的生动诠释;不仅有助于具体问题的解决,还有助于增进群众对政府的了解与信任,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推动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在全社会的弘扬。

  “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侵权要赔偿”。行政机关只有正确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力,使所有行政行为都于法有据、程序正当,不以权代法、以权压法、以权废法,才能让公权力的运行始终保持在法治的轨道上,才能在百姓面前挺直腰杆,也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民告官”案件的发生。

  面对“民告官”,行政机关负责人尤其是“一把手”只有放下身段,与原告平等“对话”,将“应诉”过程当成倾听民声、顺畅民意、改进工作的过程,才能不断增强各级政府在百姓心目中的公信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

  期待“告官不见官”成为历史。(廖文根)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尚初】
    ----- 法治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