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人打电话找你借钱,你当然不会借;如果电话那端的人自称是“老朋友”,且声音和你朋友的一模一样,你可能就会慷慨解囊了。但合肥市公安局的工作人员提醒,“老朋友”打电话借钱,可能是一种新的诈骗手法,市民务必提高警惕。
差点被熟悉的声音骗了在省城某高校任职的张老师,近日接到了远在深圳的“老朋友”的电话。张老师说,“他打电话过来,让我猜他是谁,我正好有个老朋友李老师在深圳,我就以为是李老师,而他也说自己就是李老师,并说换了号码,让我删掉以前的号码。”张老师说,他对“李老师”的电话深信不疑,“电话那边的声音,就是李老师的声音。我和他这么多年的交情,不会听错的。”随后几天里,“李老师”偶尔会给张老师发短信,聊自己在深圳的见闻。
5月6日,“李老师”再次打电话给张老师,说自己明天下午来合肥见张老师,让张老师“接风”。
5月7日上午,“李老师”打电话给张老师说,“我临时到南京有点事情,你能不能借8000块钱给我?我下午到合肥的时候还你。”
接到“李老师”的电话,张老师起了疑心,“他手头一直都很宽裕,也不随便找人借钱,怎么突然找我借钱了。”挂断电话后,张老师翻出李老师的旧号码,拨了过去。电话拨通后,李老师说自己就在深圳,这几天没联系过张老师。直到此时,张老师才明白跟自己联系的“李老师”是“李鬼”。
模仿声音借钱是新骗法但张老师怎么也不敢相信,“李鬼”怎么能把李老师的声音模仿得惟妙惟肖,让人听不出一丝破绽,“两个人说话音频的幅度、声音的音调一模一样,让人难以分辨。如果说这是诈骗,这种骗技也太高超了!”
针对张老师的遭遇,合肥市公安局的工作人员表示“这是一种较新的诈骗手法”。“此前的诈骗,基本都是冒充朋友借钱,但很少有能将声音模仿得如此相似的。”这种诈骗方法最大的特点在于模仿市民亲友的声音进行行骗,“而且犯罪嫌疑人很会捕捉市民心理,他首先让市民删掉朋友的真手机号码,取得对方信任后再提出借钱要求。如果市民真删掉了号码,被骗的概率就会大大提升。”
记者从某大型语音软件开发公司获悉,模仿语音在技术上并非难事,模仿语言的软件已被研发出来,“这种软件极有可能被犯罪嫌疑人用于行骗”。
该公司工作人员说,语音模仿软件只要捕捉到说话人的几句话后,就能模仿人的声音。“先将语音合成,再转化音色,基本上能做到以假乱真。”
合肥市公安局的工作人员提醒,遇到类似诈骗,要尽快到辖区派出所报案,将犯罪嫌疑人抓获。(新安晚报 李嘉树)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