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法治新闻

三少年行窃45起 无奈父亲恳求民警送儿进少管所

2011年05月15日 14:26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4月24日17时许,福建省石狮市蚶江镇蚶江村海滨的一家小卖部,走进来一名十多岁的少年,当时店主正在数钱。少年告诉他要买手纸,就在店主转身拿纸的一眨眼功夫,少年把桌子上的一沓钱抓了就跑,等店主回过神来,少年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蚶江边防派出所民警随后抓获张某、赖某、林某3名涉案少年,令办案民警震惊的是,3少年交代出一年竟然作案45起。

  由于3名少年年龄都不大,办案民警将其在石狮务工的父母请到了边防派出所。据张某的父亲张智斌说,2010年7月,他们一家四口人南下打工,好不容易在石狮某服装厂找到工作,每天忙忙碌碌月收入也只维持在2000元左右。张智斌积极联系学校让张某继续读书,希望其好好学习。可令张智斌没想到的是,9月1日开学,9月3日张某就跑出去玩了,一个月后,张智斌在派出所里看到了儿子。

  办案民警透露,这3名少年已经被他们抓了多次。其父母都是在石狮外来务工人员,文化程度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他们平素里都忙于务工,也没时间管教孩子。这一次,无奈的家长竟然恳求警方把他们的儿子送进少管所。

  记者经过深入调查发现,石狮市有关部门对外来务工人员未成年子女制定了十分优惠的政策措施,但是,校园周边环境堪忧和家长上班时间过长成为他们最终走向违法道路的最直接原因。

  据最新统计,石狮市外来务工人员总人数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超过了当地户籍人口。福建省石狮市教育系统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杨舒芃告诉记者,近年来,大量外来工子女跟随父母来到石狮,出现外来生人数迅速增加的趋势。2010年全市初中在校生15187人,外来生5196人,占34.2%;小学在校生42624人,外来生25580人,占60%。外来工大都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条件差,孩子的抚养和教育问题,成了外来工一块“心结”。为了让外来工能解除后顾之忧,近年来,石狮市委、市政府出台了《进一步规范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管理规定》,统筹安排外来工子女免费就读公办中小学,下拨外来生公用经费,招聘600多名教师,从源头上保障外来工子女依法入学。为外来工子女开“绿灯”,建立流动学籍,取消农村借读费,实行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但是,除了上学读书,外来工子女成长中重要的一环还离不开家长的教育。

  在蚶江边防派出所内,《法制日报》记者见到了张某、赖某和他们的父亲。赖某的父亲赖成中认为自己离婚是孩子“学坏”的主要原因。而15岁的赖某告诉记者,其父每天上班的时间都在十一二个小时,晚上六点到十一点之间,父亲也必须在企业上班,留下自己和妹妹在家,晚上成为一段很难打发的时间。

  “做饭、带妹妹、写作业、看电视。有钱了就出去上网打游戏,上网和在家的时间四六开。学校和家附近有一些没有名字的网吧,不管年龄大小给钱就让进,没钱上网有时也会去偷。《穿越火线》、《魔域》、《QQ飞车》我都玩过。”赖某说。

  “《穿越火线》、《QQ飞车》我也经常玩。”还在上小学三年级13岁的张某告诉记者。在石狮一家服装厂上班的张某的父亲张智斌告诉记者,他们夫妻二人每天上班时间也长达十二个小时,晚上六点到十一点之间成为对孩子监管的一个空白时间段。

  “我们也不懂得怎样教育孩子才好,犯了错我就会惩罚他,孩子离家出走可能是怕我打他吧。”张智斌反思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

  “外来务工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教育已成为社会管理的难题,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很重要的一点是家庭教育和家庭监管的双重缺位。”蚶江边防派出所所长李文龙说。在这3个孩子误入歧途的过程中,“黑网吧”更是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黑网吧”业主根本不管政府有关部门三令五申不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规定,而是只要能给上网费,管他是几岁的孩子都可以在网吧里吃、住、用、玩。

  去年以来,蚶江边防派出所在重点打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中发现辖区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较以往有所攀升,该所积极组织民警深入辖区走访调查,了解到许多在校学生平时沉溺于网吧、KTV等娱乐场所,法律意识淡薄。针对这一现象,该所联系闽南理工学院、蚶江镇政府以及辖区各村两委,共建“青少年校外辅导站”,为辖区青少年提高法制和安全防范意识、培养学习兴趣提供服务平台,引导他们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这些做法也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要想真正解决问题还需要大力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还要让这些孩子的家长抽出时间和精力加强对他们的监管和教育。与此相关的是,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超时用工也是一个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积极介入来解决的问题。”蚶江边防派出所教导员翁建华说。

  □本报记者刘百军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法治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