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法治新闻

山西养老模式现状调查:公办、民办均陷困境(图)

2011年05月16日 14:53 来源:山西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山西养老模式现状调查:公办、民办均陷困境(图)
儿子在给父亲留影,老人和儿女们呆在一起的时光越来越少,更加珍贵。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现在市场上出现了很多民办养老机构,而将养老推向市场,却正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所担忧的,他说“中国大多数老人是支付能力不足的,而且我们的医疗保障和医疗服务还不理想,不能将这个历史重任轻率地甩给市场,否则会让一部分有钱的人能很好地养老,而大多数人养不起老。”

  他们已经老了,我们也将慢慢老去。

  老了,该去哪里养老?养老院,社区还是居家?

  以太原为样本,记者对这几种模式的现状进行了调查———

  太原市60岁以上老人52万,占总人口的14.8%,且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空巢老人家庭13万户,占到老年人口的40%。

  太原市拥有各类养老机构59所,床位总数6253张,平均80多个老人一张床位。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养老机构的入住率很低。

  社区养老是太原市力推的一种模式,有100个社区试点,占太原社区总数的五分之一。

  哪一种方式更适合自己呢?专家说,机构养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机构养老:公办、民办都有困境

  “得排队,床位太紧张,一排就排到不知道什么时候了。因为只有老人去世了,才能腾出床位。”78岁老人刘成刚是托了关系才住进了山西省老年公寓。

  省老年公寓是目前我省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善的养老院,是山西省民政厅投资兴办的非营利性老年福利事业单位。这里刚刚完成了二期工程,接待床位从200张增加到400张。也许是因为服务对象基本是国家优抚对象和老军人,这里“基本满员”。

  山西省老年公寓是个例外,大部分公办养老院入住率并不高。太原市老年公寓由市政府斥资4420万元建造,是三星级老年公寓。目前人数寥寥,许多床位都空着,老年公寓的顶层已被租出去开了饭店。大多数公办养老院虽然硬件设施很好,但卫生、服务跟不上去。老人们反映,吃的不好,服务不好。

  太原市比家美托老院,是太原市目前规模最大、入住老人最多的民办养老机构,有430张床位。但其负责人杨喜凤难掩经营之困,“基本上是维持状态。因为没有运转经费,设施和公办的根本没法比,只能靠细心的服务来赢得老人们的认可。”记者了解到,这家养老院的老人收费为平均每人每月1000元左右,把房租、水、电、工人工资和伙食饭菜等刨除掉后,每月都得贴钱。

  另一方面,在太原市面上,很多散发的广告宣称集资建“老年公寓”,记者随机探访发现,其运作模式是要老人投资预订床位,然后投资的钱可以充当自己的养老金也可以获取收益分红。这种民间集资的方式游走在法律边缘,打着公益的旗号,购买床位的老人大多并不入住,主要是靠这个床位投资入股挣钱。太原民政部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养老院应该是福利单位,不会有任何分红、入股、集资等现象存在。”

  “太原模式”的探索

  近日,记者在太原市杏花岭区坝陵北社区,见到了85岁的独居老人唐桂花,老人住在棚户区,房子小,儿女都不在自己身边,现在靠政府发给的302块最低生活保障金和老龄服务津贴生活。

  老人告诉记者,社区对于像她这样的老人有“特殊关照”,她拿出了一张“爱心一卡通”,说自己如果想买米面,可以按照卡上的号码给附近的超市打电话,超市会送货上门,价格也比市面上的便宜。

  万柏林和平社区、漪汾苑社区,也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记者看到:服务中心内设置了专门的日间照料室、爱心超市。白天,这里有专人负责照料老人,如幼儿园一样,老人可以在娱乐中心吃饭、下棋、画画、运动。晚上,则回家去和儿女团聚。

  这就是养老的“太原模式”。太原市老龄委副主任、老龄办主任韩永兴告诉记者,目前太原市的“居家养老模式”试点社区已经有了100个,占全太原市社区总数的1/5,主要是将社区的卫生服务站、健康管理咨询机构、电器维修公司和餐饮企业整合起来,纳入到居家养老的服务队伍中来,依靠社区为老年人养老。

  韩永兴说:“太原模式就是把几个部门的养老工作结合在一起,比如计生部门搞志愿者队伍,为老年人上门服务;老龄委主抓社区老年人签约商户的探索;民政部门主要抓老龄补贴。”

  但这种养老模式目前无法根本解决老人的生活问题,韩永兴说:“非常短缺专业护理的志愿者队伍,无人护理,失能的老人不出三天就会得褥疮。”

  太原模式的三种类型

  记者了解到,在太原目前推广开来的“居家养老模式”,主要分为三种———“企业型社区”“机关型社区”“纯居住型社区”,而推广实施比较好的是前两种。

  以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为例,老年人活动经费多年来保持在1000万元左右,这个数字是整个太原市老龄事业发展基金的6倍。

  “机关型”的养老更顺畅,记者从太原市委老干部局了解到,一种“一键式呼叫系统”已经在太原市5066名离休老干部家中运行了三年。太原市政府为此建立了老干部生活服务网络,免费为这些老干部安装了一键式“电子保姆”呼叫系统,老人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医疗急救、家政服务、商品配送等智能化、标准化服务。

  而在“纯居住型小区”内,居家养老的实施则难度大了许多。民政部门在居家养老的开始起步阶段,曾经在太原市老军营小区试以公平一致的方式,针对60岁以上老人统一发放过政府埋单的“服务券”,但由于老人个人情况不同,有的老人用不着,有的老人不够用。2010年,太原市投入了100多万元对太原市6个城区的10个试点社区和全市70岁以上空巢老人发放“居家养老服务券”,这次改变了规则,将需要服务的老人分为了四类“ABCD”,前三类分别是困难家庭老人、高龄老人和有需求老人,“将政府应该管的放在第一位”,给予50到100元的经济补贴,而第四类老人,是“象征意义体验一下养老服务”。究竟如何才能兼顾公平和实际需求,各种形式的探索仍在继续……

  ■对话专家

  养老规划已经迫在眉睫

  关于养老的未来规划和趋势,本报记者采访了养老问题专家唐钧。唐钧,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硕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曾任民政部社会福利与社会进步研究所社会保障研究室主任。居家养老将不再可能

  第六次人口普查,60岁及以上人口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引发人们对老龄化的担忧。

  唐钧认为,人口老龄化,其实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使老人的寿命更长,同时也使人们生儿育女的愿望减弱。一个社会富裕起来以后,老龄化是无法避免的一道门槛。

  在当代中国,市场经济要求劳动力流动并以此来实现人力资源配置,所以相当一部分人得天南地北地跟着就业走。因此,老人们已经很难像农耕时代那样安享儿孙绕膝,安享天伦之乐。

  唐钧说,未来的养老规划无疑将朝着社会化的路子上迈进。“现在养老资金已经有了制度性的保障,但就老年人的需求而言,只有资金保障是远远不够的,如今的80后、90后和00后,正是10-20年以后老龄化高峰时照顾老人的‘主力’。”这些人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要他们“脱产”来照顾父母乃至祖父母(外祖父母),恐怕是“不可能的任务”;而“不脱产”的话,“4-2-1”的家庭模式,则会把这些“社会栋梁们”累死。从这个意义上说,家庭照料,其实已经是可以想见的不可能的事。专家表示机构养老势在必行。

  “十二五”规划中,提到养老问题时,改动了两个字。原来的“以家庭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改为“以机构养老为支撑”。两个字的变化,显示机构养老势在必行。

  唐钧指出,“我们现在谈养老保障的时候千万不要以为家庭还能保障,一定要靠社会保障,国家有责任来为你做好这些保障事业,国家要真正用心去办养老机构才行。”

  现在市场上出现了很多民办养老机构,而将养老推向市场,却正是唐钧所担忧的,他说“中国大多数老人是支付能力不足的,而且我们的医疗保障和医疗服务还不理想,不能将这个历史重任轻率地甩给市场,否则会让一部分有钱的人能很好地养老,而大多数人养不起老。”

  唐钧预言中国的老龄化在2035年--2040年会达到最高峰,那时三个人里面有一个人是60岁以上的,四个人里面有一个人是65岁以上的。有的老人可能一开始去的时候不是想得太通,但是去了以后反而不愿意回来的多。唐钧说,如果要讲平均年龄的话,在养老院里的老人绝对比社会上的老人的寿命要长得多。(记者刘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尚初】
    ----- 法治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