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法治新闻

温州公路管理处被曝"世袭招聘" 回应称只是巧合

2011年05月30日 08:39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日,一篇名为《曝60来位温州市交通系统干部家属被“内部招聘”,打造温州“世袭局”》 的帖子,成为温州知名论坛“703804”上的热门话题,帖子中称:浙江温州公路管理处9年来吸纳领导亲属60多人,而且都属于事业编制,招聘中还存在“量身定制”的情况。

  帖子的最后,还列出了一张33位领导亲属名单,其中12位备注了领导姓名以及彼此关系,其中包括原温州市交通局局长的妻子、原温州市交通局副局长的儿子等等。日前,浙江台记者就此事采访了温州市公路管理处监察室主任单勤。

  单勤承认,目前确实有领导和员工亲属在公路处工作,而且有编制。但是对“世袭招聘”的说法,进行了否认。单勤表示,都是通过正当途径进入公路处工作的。

  单勤:所有公告、公示,所有招聘、考试、面试、体检,全是人事局里招的,招好了以后,我们就去办录用手续。(考试)卷在哪里出,我们都不知道的;在哪里考,我们也不知道。所有专家都是他们(人事局)请的。

  那么,是否真如这位单主任所说,单凭招考程序都通过人事局这一点,就可以充分证明招考的公平性,排除因人设岗的可能性呢?

  针对帖子上所说的“为公管处领导的子女量身设置招聘条件”,记者专门查看了温州公路管理处2007年的招考计划,其中温州公路管理处原处长女儿报考的岗位要求为“1982年5月1日以后出生/ 全日制大学本科 / 旅游管理专业/ 鹿城区/ 女性/具有机动车驾驶执照”。作为市级单位招考范围却限定鹿城区,时间定为“5月1日以后”,这不得不令人感到奇怪。

  公管处监察室主任单勤的是这样进行解释的。

  单勤:那年刚好开始,我们都是公路延伸到旅游景点,延伸到旅游景点就需要一个懂旅游方面的这个(人才)。

  记者:公路延伸到旅游景点跟招旅游专业的人有什么直接关系吗?

  单勤:这个标志设置,等等东西,这条路到了旅游景点了,有些旅游标牌的设置,有些对旅游有关的总是需要专业知识的人招一个。

  记者:旅游管理专业并没有学到标致、标牌这块设置的内容啊。

  单勤:这些东西反正当时人事局都是审核过的。

  但据新华社记者从温州市公管处了解到,该处至今未发展旅游交通事业,公管处也没外勤岗位和科室,该处的职能是指导、管理相关交通事务。

  此外,对于领导亲属、子女录取比例如此之高,单勤主任给出的解释是:这只是巧合。

  单勤:单位你需要本科生、研究生陆续每年都要招几个。社会公开招聘的,领导的子女、职工的子女也可以参加考试。这个是硬碰硬的,那运气好运气差,水平好水平坏,领导的子女考进来比较多一点,这个大家也无法预料到的。

  我们都还记得,此前福建屏南市财政局、江苏句容市政府接待服务中心、黄山市徽州区在公开招聘中都被曝光存在“一个萝卜一个坑”、因人设岗的违规行为,被群众和媒体戏称为“萝卜招聘”。为何这样的萝卜这么难拔?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杨宏山认为:要拔萝卜,必须拽住“公开”和“透明”这两片叶子。

  杨宏山:要想从根本上杜绝这种现象,就要求我们事业单位招录过程必须公开和透明。同时招录相关的具体考核标准也应该通过流程化的方式进一步进行规范。事业单位的管理,尤其是人员招聘缓解其实亟待规范,只有更好的规范,才有助于我们事业单位能更好更公平地面向整个社会来招聘。

  此次面对网友的质疑,5月24日,作为上级主管部门的温州市交通局,专门成立了由市交通局纪委、政治处等部门组成的调查小组进行调查。温州市交通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徐锦栋表示,对网络上的名单将逐一进行核查。

  徐锦栋:对网上提到的33位同志要逐一进行核查。如果属于正常调动、招考的,我们将还一个清白;如果这里面涉及到违规违纪的,我们就按照党纪、政纪处理。

  但杨宏山认为,要根治“因人设岗”的现象,给“萝卜招聘”拔出萝卜填上坑,比曝光、问责、自我检查更为有效的,是制度的完善。

  杨宏山:如果说要避免这样的现象,必须要求我们,在相关的制度建设上要予以加强,包括信息的公开和信息的透明,以及招聘过程中近亲的抑制。要求事业单位一旦出现岗位空缺,必须进行面向整个社会公开信息,这样的话有更多的人参与到竞争之中。当有多数人参与到竞争之中时,即使是内部少数人知道这样的信息,那么他们在竞争过程中,基本资格的门槛将使内部人因为这些门槛不具备而被淘汰,那样在广泛的范围内就能更好的选拔这个岗位更需要的、与之更匹配的人才。

  根据记者了解的最新消息,温州市交通局的内部调查目前仍在进行中,中国之声将为您持续关注。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尚初】
    ----- 法治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