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法治新闻

瞭望刊文解析中国反腐特征:腐败短期内难根治

2011年05月30日 11:21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正确理解反腐倡廉成效明显与问题突出并存,防治力度加大和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并存,群众对反腐败期望值不断上升和腐败现象短期内难以根治并存

  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的反腐倡廉建设进入了一个多发易发与标本兼治、逐步加大治本力度的相持时期。按照中央的要求,全面把握反腐倡廉的阶段性特征,有助于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切实维护政令畅通,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两个基本判断

  充分认识反腐倡廉的阶段性特征,首先应从正确看待和判断当前反腐倡廉形势入手,做到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始终把握大局和大势。

  从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来的发展历史纵深和全球视野看,辨析当前我国反腐倡廉的阶段性特征,可概括出“两个基本判断”:

  第一个基本判断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

  中国共产党一直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始终捍卫党的纯洁性。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政府始终以更坚决的态度、更坚定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反对腐败,加强廉政建设。

  以党的十七大为标志,把反腐倡廉建设纳入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等“五大建设”之中,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为标志,使反腐倡廉的指导思想更加明确,保证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正确方向,做到始终把反腐倡廉置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来开展;以确立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为标志,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以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为标志,在反腐倡廉工作中更加强化了中国共产党一贯的政治主张和执政理念,始终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保持惩治腐败的强劲势头为标志,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决查处腐败案件,严厉惩处腐败分子;以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实施纲要》和《工作规划》出台为标志,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逐步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从党章和廉洁从政准则的修订以及一批党风廉政法规的颁布实施为标志,构建了一套较完备的反腐败和党风廉政建设法律法规制度体系;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的颁布和重新修订为标志,建立和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了在党的领导下,坚持党政齐抓反腐倡廉建设的强大合力,等等。

  中国共产党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道路,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开辟这条道路,确保全面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

  第二个基本判断是,反腐败斗争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

  腐败是人类社会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公权不能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的必然结果,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社会政治问题,也是一个全球性、历史性难题。

  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的重大政治任务。反腐败斗争既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既要坚持不懈,又不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

  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在全方位对外开放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和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展开的。

  从市场经济体制转换进程看,正处于改革攻坚阶段,在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因利益主体多元化和利益关系多样化,易产生不当竞争,出现一些新的腐败问题;从对外开放程度加深看,在拓宽视野、全面提升竞争能力的同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影响也乘机而入,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潮有了市场;从党员干部队伍的现状看,中国共产党处于长期执政地位,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难度不断加大,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干部队伍的纯洁性成为必须常抓不懈的艰巨任务;从社会建设和管理角度看,社会阶层和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对社会管理提出一系列新课题新挑战,人们的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需要把反腐倡廉建设融入社会建设,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应对社会风险;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看,我们正在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发达国家上百年甚至几百年走过的历程,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易在短期内集中出现,甚至一触即发,使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从而对反腐倡廉建设提出许多新课题新考验,对深入开展新时期新阶段的反腐败斗争提出了更高要求。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法治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