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法治新闻

中国拟审计省委书记 专家称系对财务公开做准备

2011年06月17日 11:4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审计省委书记

  中共“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这既是正确行使权力的必然要求,又是预防腐败的必然要求

  6月10日,国家审计署公布《“十二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提出,下一步在对副省级城市市委书记进行审计试点基础上,将探索开展省(自治区、直辖市)委书记的经济责任审计。

  将审计级别提高到省委书记一级,此为中国首次,因此《征求意见稿》备受关注。审计署相关工作人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因征求意见截止日未到,该署尚未对意见予以总结整理,不过,“看外界反应,对省委书记经济责任审计的关注度非常高”。

  责任关注

  审计省委书记之所以受关注,无非缘自两个相互关联的词汇:权力、责任。中国的地方“一把手”,常常是有权无责、权责不统一。

  这种现象显然与上世纪初美国法学家霍菲尔德最著名的权利义务关系理论相悖。由其理论衍生的解释认为,权力的获得即是责任的开始,一个人在获得管理某项事务权力的同时,因责任而产生的约束或相应惩罚风险也随之而生。

  其实,在诸多政治学者分析看来,无论是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的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的由政府权力至上到责任至上的探索,还是近些年中国的反腐实践,针对“一把手”权力对应责任的研究渐成重点,而经济责任审计也因之有了现实动力和基础。

  “权力本身就是责任。”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审计学会常务理事杨肃昌的总结更为简单直白。在他看来,虽然中央对地方赋权时定位都非常明确,但后者的责任履行状况却一直相对模糊。由此,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党内干部监督与管理制度的组成部分,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憾。

  据审计署公开资料,1998年至2010年10月,全国各级审计机关审计领导干部共计41万多人。其中:党政领导干部38万多人、国有企业领导人员3万多人。审计查出由领导干部直接责任造成的违规问题金额和损失浪费问题金额合计684亿多元;各级党委和干部管理、纪检监察部门参考审计结果,免职、降职、降级、撤职和其他处分共计1.81万人。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毛寿龙倾向于认为,此番针对省委书记的经济责任审计,是对“财政公开、财务公开做准备”。虽然审计作为一种技术,有可能达到一定的监督效果,但甚微。更多的是对“一把手”的行为规范和管理,因此,审计结果的公开、透明和使用无疑更有力。

  据此前国家审计署总审计师孙宝厚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经济责任审计试点中凸显的问题主要在于部分决策程序违规,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浪费。一些地区和单位存在财政预决算编报不真实、不完整,隐瞒转移收入、挤占挪用资金、虚增虚减利润、偷逃国家税收、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

  “目前来看,要让审计监督达到最大效果,最大的困难是缺乏足够的支持力度。”毛寿龙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解决的途径一方面需要自上而下的更大支持,同时需要地方领导对自身责任的主动认识和自觉接受审计。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尚初】
    ----- 法治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