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法治新闻

江西日报:讨论乳业标准消费者不应缺席

2011年06月24日 18:56 来源:江西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日前,乳品安全国家标准降低引起了业内人士的争论。广州奶协会长称,标准降低是从国情出发的说法站不住脚,而是照顾了乳企低价收购奶源占有市场。内蒙古奶协秘书长称,乳业标准的降低不会损害民众健康,而是从国情出发保护奶农。

  按照我国最新奶业安全标准,蛋白质含量由原标准中的每100克含2.95克,下降到了2.8克,远低于发达国家3.0克以上的标准;而每毫升牛奶中的菌落总数标准却由原来的50万上升到了200万,比美国、欧盟10万的标准高出20倍!   

  关于牛奶标准的争论,已不是第一次。2010年新的奶业国标一出台,就被指存在严重后退,尤其是在当时的环境下,在乳业这个敏感的领域,更加让人不安。现在终于有业内专家站出来,指出这个标准太低,由此引发公众关注和讨论,自然也是好事。牛奶的标准是个科学问题,消毒方法、营养成分、细菌数量这些东西,一般人还真拎不清。但是,食品安全事关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国标的制定,虽然专业性很强,但也不能关起门来自己搞。

  然而,目前关于乳业标准的讨论,表面上看很热闹,却只是不同立场的专家在隔空打嘴仗:一方像在为消费者说话,炮轰国家标准被少数奶业巨头把持;一方以保护奶农为由,强调要从国情出发,好像各有各的道理。还有另外的科普作家,从专业角度,指责炮手只会放炮,但科学水平不高,缺乏基本常识。

  我们不去推测不同专家的动机,不管他们代表谁的利益,从这些争论中,至少可以确认的是:我国现在的乳业国家标准,与国外普遍水平相比,确实是很低的,而且新标准又比原来后退了不少。其中,生鲜乳允许的菌落总数,与国外相差20倍,这显然不太容易理解。是国外要求太苛刻,还是我们的消费者身体好,能抗得住更多细菌?说标准降低不会损害民众健康,也很难令人信服,消费者纷纷转向洋品牌,到境外代购奶粉,已经在用脚投票。

  所谓国情论和保护奶农的说法,其实也是参与标准制定者的一面之词,已经为反方所批驳。牛奶的蛋白质含量和细菌数量,与奶源有一定关系,但主要是奶企的生产流程和加工方法决定的,因此,主要责任并不在奶农。“如果执行更高标准,七成奶农将杀牛”的说法,更没有什么依据,倒像是危言耸听。

  国家标准有点像一个行业的“法律”,具有强制性,是衡量产品是否合格的依据,标准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企业成本和消费者所能享受产品的质量。因此,乳业标准比国外低很多,是不正常的,需要追问。不过,行业标准的制定,需要相关知识和生产经验,标准制定由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牵头,也是一种惯例。因此,奶业巨头参与标准制定,并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国家标准由龙头企业负责起草,因为它们是行业的标杆,有更先进的技术和生产工艺,标准应该更高更安全。如果在个别企业主导下,标准被越拉越低,结成了“低质同盟”,就形成了另一种垄断,背离了促进行业发展、保护消费者的初衷。

  为防止这种情况出现,标准的制定也要公开透明,也要有公众的参与。一项国标的出台,应当是企业、政府监管部门、消费者三方博弈的结果,固然离不开行业协会和企业的参与,但显然不能由企业包办。企业既是规则制定者,又是规则执行者,不符合基本的“立法”原则。

  在关于乳业标准的争论中,目前只见不同阵营的专家争得不可开交。主要的奶业巨头,选择了闷声大发财,面对记者的询问,以“开会”等各种理由推脱;处在产业链上的广大奶农,是否因新标准获益,也不得而知,他们只是被代表和“被保护”的对象;相关监管部门,也稳坐钓鱼台,或者轻描淡写地说一句,新标准不会损害民众健康。与标准有关的各方中,最缺少发言权的,就是分散的消费者,他们的意见,大部分成了“沉没的声音”。因此,要让牛奶标准合理起来,还要想办法提高消费者的博弈能力。消费者太分散,政府监管部门应该维护他们利益,影响标准需要专业知识,应该有独立的专家和社会组织替他们发声。只有这样,标准制定才不会被个别企业所“挟持”。(丁永勋 张军瑜)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志刚】
    ----- 法治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