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耳的短发、黑色的套裙、委婉的笑容、自信干练的神采……近日,《法制日报》记者驱车来到东海上的“千岛之城”浙江省舟山市,走进徐爱华法律援助工作室时,看到徐爱华律师正在接待几位农民工,耐心倾听他们的讲述。
“这就是我的基本工作状况。”徐爱华告诉记者,她原来在律师事务所当律师,自2003年转到法律援助工作岗位后,每天接触的都是这些告状无门、告状无钱的求助者。
王成军是安徽籍民工,受工伤在医院治疗了一段时间后,雇佣单位不愿掏钱了,他们夫妇找到徐爱华求助。徐爱华听完情况,劝说他们先回老家休养,承诺一定帮助他们维权。
回到老家,乡邻听说舟山的律师不要一分钱就帮助他维权,都嘲笑他,“天下哪有这好事,你给人耍了!”
伤残鉴定,工伤鉴定,历经维权,徐爱华终于为王成军争取到了40万元的赔偿款和按月享受的医保待遇。拿到赔款后,王成军高兴地逢人就说:“舟山的徐爱华律师,真是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啊。”
“农民工兄弟的信任是对我最大奖赏。”徐爱华说,她做律师20多年,最大的体会就是做人要诚信,当别人夸自己说的话是有分量的时候,哪怕粗茶淡饭也是享受。
吴永民来自贵州偏远山区,在舟山打工时从铲车上翻下来,摔成了双腿残废。企业一次性支付他赔偿款1.2万元后,打发他走路。吴永民把钱一拿回老家,马上被讨债的全要走了。眼看着3个小孩没有吃、没有穿,妻子闹着要离婚,他又返回舟山。经好心人指点,他找到了徐爱华。
“人都摔成三级残废了,企业只支付1.2万元,这明显不符法律规定。”徐爱华二话没说,接下了这个案子。几经周折,最终为吴永民争取到赔偿款186200元。
“现在,我头脑里经常会浮现出一个画面:几间房子几棵树,吴永民夫妇和他的3个孩子在树下纳凉聊天,一家人其乐融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徐爱华说:“因为我的努力,别人过上了好日子,这就是我从事法律援助工作的最大快乐。”
“徐爱华从事法律援助工作近10年,共接待来访群众5700多批次,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600多件。”舟山市司法局局长张光明向记者介绍说,在徐爱华受理的案件中,涉及外来农民工的案件占了80%。
“面对他们,我总是想,只要我再努力一点点,就一点点,就可以帮到一个人,说不定是挽救一个家庭。”本着这份信念,徐爱华10年如一日地践行着一名法律援助工作者的职责,奔波于为困难群体维权的道路上。
“孩子,你的名字里有个爱,生下来就是爱老百姓,为老百姓做事情的吧?”岱山县一位老妈妈曾这样深情地问徐爱华。
在海难中,这位老妈妈失去了儿子,徐爱华历经千难万难,为老妈妈争取回了养老款。从此之后,老妈妈将徐爱华视作女儿,将她的名片放在五斗橱的最上层,想她时就拿出来看一看。乡里乡亲遇到什么困难,老妈妈还会主动掏出名片说,“你找我女儿,她在城里当律师,专门为穷人打官司的。”
“伸援助之手,解百姓之困”。“法律因你而发光,社会因你而温暖”……在徐爱华15平方米的办公室里,老百姓送的锦旗多得墙上几乎挂不下。
“爱华,我看你来了。”今年3月31日中午,司法部部长吴爱英专程到舟山市法律援助中心看望徐爱华。吴爱英亲切地拉着徐爱华的手,深情地说,“爱华,你不简单呐,你满腔热情地办理法律援助案子,让困难群众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架起了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连心桥。”
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法律援助先进个人、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司法行政系统十大百优人物……党和人民把一项项荣誉授予徐爱华。凭借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崇高理想,凭借着法律援助工作者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徐爱华坚守海岛播撒法律大爱,在法律援助工作的道路上越走越坚定……
本报记者陈东升
本报实习生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