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与民意上下畅通的渠道和制度是当前社会管理任务的重中之重。只有使百姓向上反映情况的渠道畅通,充分尊重民意,才能保证官民的良好互动,确保矛盾纠纷及时化解。
近几年,广东开网络问政的先河,省委书记汪洋、省长黄华华率先“触网”,在网络上与网友互动交流,听取民意,还组织与网友面对面的交流互动,并将之制度化、常态化。
目前,网上信访、微博问政、舆论监督、党政干部“上线”倾听民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充分利用互联网渠道,构筑民意表达平台,及舆论监督,正成为广东地方党委政府构建社会对话机制的新亮点。
网上信访作用凸显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曾这样解析“信访”二字:“信”是由“人”和“言”组成,“访”是“言”字加个“方”字,信访局就是给老百姓提供一个讲话的地方,而且是讲那些难以解决的问题的地方。
在广东,一种新的信访方式———网上信访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2009年5月,广东全面铺开网络信访制度,汪洋曾批示:“可将网上比较集中反映的一些问题整理一下,适当的时候组织一次交办会,请有关部门去处理、答复”。6月,省委办公厅首次召开了网友集中反映问题的交办会。7月,省信访局成立网上信访办理处,定编5人。省委常委、秘书长徐少华亲自检查、督办网上信访工作,以广东省委办公厅的名义连续三次召开“网友集中反映问题暨网上信访事项交办会”,将网上信访打造成群众申诉新途径。
省信访局副局长张兆勇介绍,自成立网上信访办理处以来,省信访局每年办理网上信访事项已超2万件,约占全局信访总量的两成。而批转网络信访案件也逐渐变成广东各市县领导干部的工作习惯,如河源市委书记陈建华便是网络问政的典范,截至2010年12月31日,他推行的“公仆信箱”共收到有效信件32216件,已经办理回复31652件,回复率达98.2%。河源通过网络有效解决民生诉求的成功实践说明,网事并不如烟,问政不是浮云。
徐少华透露,广东省一级的网上信访大厅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今年7月中旬就可以试运行,9月份正式面对全社会开通。届时,将整合原来的热线电话、网上信访、手机信访等职能,形成简明便捷的网上页面,方便群众直接点击进去反映问题,集中地来解决问题。
政府微博日渐勃兴
7月1日上午,广东省检察院在新浪网正式开通官方微博———“正义广东”,成为全国率先开办官方微博的省级检察院之一。
从去年开始,微博作为信息沟通、传播的宠儿,在广东政府部门中持续升温。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关系研究中心的统计数字表明,截至2011年上半年,广东省各政府部门开微博数量居全国之首。广东的“微博问政”已在集纳民意、体察民情、发挥民智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10年2月,广东开设我国首批公安微博,“平安肇庆”是其中之一。创立伊始,网友“奔走相告”,粉丝人数井喷式增长。但过了半个月,粉丝数量开始减少,值班民警不得其解。民警发现,网友批评的是官腔、官味,欢迎的是亲切自然的“网味”、“街坊味”。现在,“平安肇庆”的粉丝已达9.2万人。
如今,网友的每条评论,值班人员都会认真记录。“希望不是做做样子”、“给群众做事应该更实在点”,像这样尖锐的批评意见都是“原汁原味”上报给局领导。每天上交的评论中,批评占得多一些。局领导不但会逐一阅读,还会选出有代表性的意见,在每天的晨会上告知市局各单位一把手。
有专家认为,从日渐勃兴的“政府微博”中可以看出,广东主政者正不断尝试用最“潮”的方式搭建起互动平台,与民众沟通,倾听民声民意,以助决策施政。
如今在广东,网络问政正从个别部门“一把手”的个人纳谏,转化为一种官方决策的集体行为。7月4日,省委书记汪洋亲率5位省委常委就“共议社会建设助力幸福广东”的主题与网友在线交流,并回答网友提问。这意味着广东网络问政进一步制度化,同时意味着广东社会对话机制的成功构建,是广东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历程中的重要事件。
舆论监督助推善治
“广州欢迎你批评!”这是《南方周末》报道广州筹办2010年亚运会时所用的一个标题。广州筹办亚运以来,一直有各种批评意见。亚运期间,BRT工程、“穿衣戴帽”、换花岗岩石板等,争议不断见于报端。其后,广州市委政府向公众道歉,对亚运工程进行整改。
最近一段时间,《羊城晚报》追踪报道市民追问“1.5亿元光亮工程可行性”,《新快报》也批评珠江新城APM全线营运刚半年“9个站就有5个漏水”……正是在广东媒体监督下,官民互动成为常态,种种社会问题也在难得的监督氛围中迎刃而解。
事实上,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借舆论监督改进工作,是这片改革开放热土的品格特质,是广东引领风潮的特有精神禀赋。从省委书记、省长开始,广东官员支持监督、欢迎监督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坊间将此称为广东官员的“媒介素养”,即是官员面对媒体的心态和能力。
省委党校陈文理教授认为,在这样一个信息快捷流通的时代,媒体不仅仅是一种宣传工具,它更是一种沟通社会、组织社会的力量。作为执政者,必须改变管治思维,打通民意传递的管道,扩大民意容量,自觉接受监督。
今年7月,广东省委出台《关于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发挥舆论在维护群众利益中的监督作用,通过各种新闻媒体接受群众监督,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建立健全舆论监督的相关法规,推动舆论监督法制化、规范化、有序化。
专家指出,广东在舆论监督、官民互动上的持续探索,将极大地提升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提升社会成员的公民意识和参与水平,促成一个善治社会的形成。这也是广东适应新形势,创新社会管理的新探索。
■专家支招
努力构建官民沟通中介组织
省委党校陈文理教授认为,建立与民意上下畅通的渠道历来是主政者当为之事。政府主动收集意见大多通过走访、调研、座谈会、听证会的形式进行,但很多变成一种作秀,达不到效果。有些官员开着车去调查,脚自始至终都没有落地过,隔着车窗的调研并不能听到老百姓真正的声音。
对于网络问政的产生,陈文理分析指出,在中国传统的官员体系中,官员多和上下级联系,而新兴媒介———网络的兴起,颠覆了政府与民间传统沟通渠道,重塑了官员与百姓互动方式,将官民直接对话搬到幕前。
“无论是传统媒体、网络、QQ群还是微博,都只是一种工具、一个中介。政府除了应用工具,还应注重倾听民情民意,使得决策过程中民众与政府的互动关系更加紧密顺畅。”陈文理说。
此外,陈文理认为,政府还应当想办法引导构建中介机构,比如让工会、妇联真正承担起代表工人(外来工)、妇女利益。建立起这些能够与政府对话的社会组织后,使其发出更多的沟通话题,筛选整合议题,将民意传递给政府,这样更有利于公民社会的成长。(许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