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法治新闻

重庆晨报:处分伪装出游官员不应顾及脸面

2011年07月13日 09:06 来源:重庆晨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11日,经四川省峨眉山监察局调查,“峨眉山市符溪镇党员干部伪造身份公款赴港澳旅游一事”属实,相关人员已被处理,所有违纪款项已追缴上缴国库。

  明明是党员,却填写成非党员,明明是政府干部,却填写成无业或个体户。虽然符溪镇的骆永利、张万林等人把自己伪装成普通老百姓,还是被网友的火眼金睛所识破。他们在论坛发帖,继而引发“围观”。这一事件也说明,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套用赵本山小品中一句话:别以为换个马甲就不认识你了。

  针对此事,峨眉山市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反应迅速,市纪检监察部门立即组成3个调查组,通过深入调查,很快作出了处理决定:责令符溪镇党委、政府向市委、市政府作出深刻书面检查;追缴全部外出人员所有违纪款项,全部上缴国库;依据党内相关规定,给予符溪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党内警告处分,对涉及的符溪镇相关人员诫勉谈话。

  应当说,峨眉山市有关部门应对网上舆情的调查处理是积极有效的,可令人遗憾的是:在峨眉山市监察局给网友的回复和处理决定中,我们看不到一个违规出境旅游官员的名字,在处理决定中,也没有违纪款项的具体数据,对官员的具体处分也含混不清。如此处分,遮遮掩掩,极富弹性和伸缩空间。网友甚至担忧,如果当地真要包庇涉事官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应当轻而易举。

  就这次查处来说,对哪些人参与了公款出境游,具体什么职务,用了多少公款,给予每个人什么处分,都应该明明白白地公布出来,接受群众监督。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刀刀见血、剑剑封喉的效果,既让当事人通过处理受到教育,又能让一些心存侥幸的后来者受到震慑。这种透明、公开的批评方式比起那种将处分决定写在文件里、锁在抽屉里,或者只以“某某某”代称被处分者,要进步许多。对违规官员的处理,既要快速高效,也要公开透明,“点穴”到位才能起到警示之效,不能过于顾及脸面。(叶传龙)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志刚】
    ----- 法治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