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全国职业打假药第一人”的高敬德爆料,杭州天城路有药店卖假药,药监局牵线让他们“私了”,并出示了一张“协商意见”原件,协议最后除了双方签字外,还有“杭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江干分局”的红色公章。(7月12日《钱江晚报》)
在报道中,当地药监局称,盖公章是为“私了”做一个见证,当时“欠考虑”,被高敬德“下了套”。明明是违法商家销售假药行为,当地药监部门反而将举报人和卖假药的商家撮合到一起私了,这真是一个荒唐之极的做法。一者,严重背离了法定职守,将查处和规范药品市场的行为完全抛弃了;二者,是非不分,丧失原则;三者,看似被举报人“下套”,实际上缘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如果没有什么利益纠葛,掌握执法权的药监部门又何必对违法行为“高抬贵手”?况且,这个私了行为也是事实上有利于卖假者的行为。私了之后事态就会平息,看似商家赔了些钱,却换得了继续牟取非法利益的空间和预期。且有据可查的是,从2009年举报人举报至今,当地相关药店继续卖假药就是证明,而一个原本应短时间内作出的处罚决定至今没有下文。变相包庇和充当“保护伞”的作为“不打自招”。
利令智昏,现实生活中“官商勾结”的案例,无一不有权钱交易的背景。药监局工作人员不会不懂常识,他们不可能不知道上述“私了”行为实属严重违法,也不可能不知道“私了”之后对公众利益安全造成的巨大隐患,但对于他们而言通过私了达到“灭火”目的,显然比上述问题和危害更紧迫、更重要。急于让举报人和卖假者“私了”的动机,不过是害怕引火烧身!这个“私了”的协议里面,究竟还有多少见不得人的“猫腻”?也让人无比怀疑“私了”的背后收了多少“好处”。
职能部门只有行得正、坐得端,也只有坚持原则、不徇私情才得获得百姓的信赖。一旦深陷利益漩涡之中,就很容易丧失清醒的判断。职能部门如此,掌握公权的官员也大抵如此。就杭州这家药监局盖公章被“下套”一事,不妨当成一个值得解剖的“反面教材”,也好给处于利益敏感区的有关部门一个警示和告诫。(毕晓哲)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