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法治新闻

法制日报:应对舆情,政府别陷入“技巧误区”

2011年07月20日 09:23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7月17日,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2011年第二季度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推荐榜”。四川会理领导“悬浮照”事件,因当地政府主动放下身段及时与网民良性互动的应对措施而位居榜首,江西抚州连环爆炸事件则因为对媒体和网民关注的舆论热点一直没有正面回应而排名垫底。这表明在热点事件中官方响应态度与信息透明对于应对效果至关重要(7月18日《中国青年报》)。

  在突发事件中,政府主动放下身段,采取及时与网民良性互动等多种应对技巧,能及时平息网络舆论,给政府加分;如果虚与委蛇,蛮横无理,或者干脆死猪不怕开水烫,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那当然更会引发舆论反弹,政府形象雪上加霜,更加失分。但是,问题在于,政府应对舆情的技巧真有那么重要吗?掌握了这些技巧的地方政府真的离打造“法治政府”无限接近了吗?

  公众当然欢迎地方政府能放下身段,能及时与网民良性互动,虽然做这事,地方政府或许主要从自身的角度考虑,怕形象失分,怕上级领导震怒,怕影响自己的政绩,现在还加上个怕自焚、怕闹事的。但客观上讲,这事从另一方面来看对咱老百姓来说,也许是个好事,毕竟突发事件信息更公开、透明了,有关当事人赔偿及时到位了,有关责任人被停职了(当然有可能只是暂时的)等等。更重要的是,比起以往,在突发事件中,称民众为“不明真相者”,又不愿将真相告诉民众,还动手抓人,一副傲慢无理的样子来说,如今,地方政府在网络舆情汹涌之时,能放下身段,毕竟让咱老百姓找到“主人翁”的感觉。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如果政府光琢磨应对网络舆情的技巧,甚至是放下身段,在民众面前一副乡愿相,不好好提高自身执政能力和建设“法治政府”,那也是在舍本逐末了。因为,技巧归技巧,目的归目的,技巧可以为好的目的服务,技巧也可以为坏的目的服务,千万别把技巧当成目的本身。有些地方政府为提高应对网络舆情的技巧,不惜与媒体拉关系、联络感情,甚至是请专业公司帮助提高应对技巧,结果是在发生突发事件时,故意混淆舆论,以达到转移舆论视线,平息网络舆论的目的,可这种目的对于政府提高执政能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民众有何益处?有的地方政府也放下身段,及时信息公开、处理责任人,但等舆论平息后,又悄悄地对责任人官复原职,对当事人秋后算账,这种技巧又算是什么呢?

  不过,将技巧当目的同样存在风险。因为各种花拳绣腿固然可以一时迷倒人们,但人们若是识破了这幕后的东西,再也不会相信他们的话,今后,就会将他们的各种花拳绣腿扫入历史垃圾堆。光以平息舆情、蒙蔽民众为目的的所谓“技巧”来应对突发事件、突发舆情,终有破产的一天。

  所以,学习网络舆情应对技巧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在于真诚地建立制度来监督和制约官员,将权力关进笼子里,建设一个“责任政府”,真诚地让权力为民众服务,真诚地推进“权为民所用”,努力打造一个“法治政府”。在平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在突发事件中,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了这样一个真诚的态度和努力措施,我相信,网络舆情应对技巧真的不是很重要,甚至说,不要也罢!

  □热点聚焦

  文浩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法治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