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票实名制旨在打击非法贩卖行为,保护乘客人身安全。而最近出现的二维码信息泄露问题,却让实名火车票成为不法犯罪分子牟利的窗口,也让个人信息安全再度陷入危机。请关注——
自今年6月1日起,动车组火车票开始实行实名制。在启动初期,票面上乘客姓名、身份证号一目了然。后考虑到个人信息安全,二代身份证购票者,票面上的身份证号码被隐去了四位;一代身份证购票者票面只显示身份证号,不显示姓名。本以为这样个人信息安全会得到有效保障,没想到一些不法分子见缝插针,利用软件信息技术这把双刃剑,破解火车票右下角的二维码信息,盗取乘客个人信息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如今,火车站出站口开始集结了一批专业的“捡票族”,他们专门收集人们随手丢弃的车票,然后转卖给他人。而这些被转卖的个人信息很有可能用于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被人们忽视的废弃火车票,成为了潜在的危险线索。
设置二维码初衷为防伪
二维码是指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上分布成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通俗地说就是一种能存储各种信息的特定格式图片。在商场里我们常见到售货员用扫描器读取商品条形码获取商品信息,这些商品上的条形码称为一维码。二维码的原理是建立在一维码基础之上的,只是二维码具有数据容量更大、不受字母数字的限制、容错能力强、具有纠错功能、译码可靠性高、可引入加密措施等优势。
“快拍二维码”软件开发商北京灵动快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王鹏飞解释说,“二维码就相当于一个密码盒,或者说是输入法,最高可容纳多达500多个汉字,可以用来储存文章、网址、名片、个人信息、防伪信息等。目前二维码在市场上的运用主要分为两个方向。一个是主读方向,就是下载扫码软件,通过手机摄像头读取二维码信息,主要应用在读码上网、下载软件、读取名片信息、商品防伪等方面。另一个是被读方向,是将二维码以彩信的方式发送到用户手机中,到商家店面用扫码设备进行扫码验证,主要应用于电子票务、电子折扣、电子回执、物流等方面。而火车票设置二维码的初衷是用于防伪。”
输入二维码信息应加密处理
笔者通过去火车站实地调查发现,大部分乘客在使用完火车票之后就随手将其扔到附近的垃圾桶,还有些乘客在出站途中,手中的车票不慎滑落也不再去捡拾。“听说过很多盗用身份证号的诈骗行为,但因自己从来没有亲身经历过,所以很多时候还是没有这方面的意识。火车票出了检票口就没有用了,自然就扔掉了,没想到还会出这样的问题,现在想想是有些后怕。”王女士说道。
对于火车票二维码泄露个人信息事件,王鹏飞提出了一些建议,“首先还是要加强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比如自己的火车票不要乱扔,在扔掉火车票之前先撕毁二维码等。但根本的问题还是从二维码着手,最近我们将软件进行了升级,将个人信息进行加密过滤处理,升级后的软件将无法再扫描到二维码中完整的身份证号码。”但同时王鹏飞也说道,“由于‘快拍二维码’软件只是占到50%的市场份额,我们无法确定其他50%的用户用其他软件能否扫描到个人信息,或者未来又有没有更新的破解二维码信息的技术出现。所以最根本的方式还是需要铁路部门更新技术,在输入二维码信息时给予加密处理,这样才能真正确保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
个人需加强信息保护意识
近年来,个人信息遭受侵害的事件屡见不鲜,“火车票二维码”事件也为人们加强信息保护意识敲响了警钟。
那么,不法分子往往利用盗取的个人信息进行哪些犯罪行为?就此问题笔者采访了广东竞德律师事务所黄祖发律师。“不法分子利用盗取或其他非法途径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但不外乎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把所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非法提供给他人,进行牟利活动;二是利用其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进行信用卡诈骗犯罪或冒用他人身份信息进行其他诈骗犯罪活动。”黄祖发指出。
当个人信息遭受侵犯时,如何合法保护个人权益?黄祖发指出:“我国《刑法修正案(七)》首次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纳入刑法保护范畴。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包括‘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非法窃取或非法获得公民个人信息首先侵害的是公民个人的隐私权,其次是涉嫌上述罪行。因此,公民个人信息受到非法侵害时,首先可以选择向公安机关报案,要求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其次,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的形式,追究其侵害个人隐私权的民事责任。”
相关专家也建议:“个人信息遭受侵害应积极寻求法律的帮助,然而防患于未然,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让非法分子无机可乘才是最好解决之道。” (实习生 肖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