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最热的时候到了,“高温假”、“高温费”又成热门话题。7月24日,南京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发出夏季1号维权提醒:高温加班每天不能超过3小时,用人单位不得以因高温停止工作、缩短工作时间为由扣除或降低劳动者基本工资。
炎热的夏天来临,从以往的情况看,工人在高温作业下受伤,甚至被“热死”的事件不时发生。一些地方为此出台政策,要求企业对于在高温下工作的户外劳动者给予高温补贴。在我看来,这很有必要但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更关键的是,面对酷暑高温,劳动者何时才有休息的权利?谁来保护高温下工作的户外劳动者的基本权利——生命安全?
人们关注劳动者的高温保护,往往只关心高温补贴是否到位,但实际上面对酷暑高温,区区每天几元的高温补贴又算得了什么呢?它抚平酷暑高温给劳动者带来的伤害吗?显然,面对高温伤害,补贴并非关键,劳动者在高温下的休息权才是关键。然而,由于我国高温保护法规的不足,不仅劳动者依法应当享有的高温补贴无法到位,而且高温作业者的生命安全也得不到保障。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普遍使用的高温劳动保护法规,仅有1960年卫生部、劳动部、全国总工会联合公布的《防暑降温措施暂行办法》。该《暂行办法》到现在仍在“暂行”,而且只适用于工业、交通运输和基本建设工地的高温作业和“农间作业”,并不涵盖当前高度发展的第三产业。其实,在炎热的夏季,各个行业的劳动者的高温保护都是不可忽略的,《暂行办法》显然已经不适合当前的劳动产业结构。
虽然各地方政府根据《暂行办法》,结合当地情况规定了相应的高温补贴标准,但是均有共同的不足之处:一是《暂行办法》和地方规定未明确法律责任,即使用人单位不遵守,它也难以追究用人单位的法律责任;二是这些地方规定往往由一个地方的某个部门出台,缺乏权威性,没有明确的劳动保护主体部门,这样一来,在监督、责任追求、行政执法、赔偿纠纷等问题的处理上,容易在各部门的“怠慢”中搁浅;三是《暂行办法》和地方规定本身在一些关键问题上模棱两可,难以有效实施,例如何为高温作业?休息时工资、津贴如何?等等;四是关怀的力度不够,显得不足为道,一天给工人补偿几元的补贴,恐怕还不够买一瓶饲料。
因此,完善高温劳动保障立法,已经刻不容缓。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和统一工人高温津贴的水平,改变几地工人高温津贴标准不一,且补贴的力度不足的局面;另一方面,关键要赋予职工在高温下的休息权,让劳动者在面对足以伤害自身健康的高温时有说“不”的权利,而不仅仅是拿到少量高温补贴。更重要的是,要加大政策执行的力度,让劳动者高温保护的政策落到实处,让权利从纸上走进现实,让广大职工真正得到实惠。(陈英凤)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