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法治新闻

原副处级警官经商走私新康泰克 疑用于提炼冰毒

2011年07月30日 10:44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原副处级警官经商走私新康泰克疑用于提炼冰毒
    解群英(左一)等六人站在被告席上。昨日,全国最大一起非法买卖制毒物品案宣判。通讯员 高琳琳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北京原西城公安分局副处级警官解群英下海经商,期间涉嫌从国内向新西兰走私新康泰克700多箱,疑用于提炼冰毒。

  昨日,昌平法院一审宣判,解群英因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被判刑3年6个月,他外甥梁兴和儿子解飞也因此罪分别被判刑4年、2年,三人还被判罚金450万元。

  被控贩卖700箱感冒药

  解群英今年60岁,北京人。22年前,他在西城公安分局当了14年警察升至副处级,之后辞职下海。

  检方指控,2006年底至2010年1月间,解群英、梁兴和解飞先后从陕西籍男子张海明手中购买新康泰克700余箱后,将胶囊内的药粉装入塑料袋中,向外出售。这些新康泰克中共含有可制成冰毒的盐酸伪麻黄碱126000余克,经营数额127万余元。

  同时,检方指控,医药公司业务员田春雨和王玉谦,冒用公司名义,购进大量新康泰克,每盒加价几毛钱转卖给了张海明。

  检方认为,解群英、梁兴和解飞涉嫌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张海明等3人涉嫌非法经营罪。

  被告人称不知药“含毒”

  在此前庭审中,解群英表示,并不知新康泰克内有可制成毒品的成分,也不知道大量买卖新康泰克是违法的。其子解飞只承认,曾提议将拆封药品藏于茶几中销往新西兰。

  另一被告人梁兴称,对解家父子的事都不知情,只是参与了购买。

  但解群英曾供述,2004年,他陪儿子到新西兰留学时,得知了新康泰克在国内和国外的巨大差价,国内一小盒售价约13元,在新西兰的黑市可卖到人民币330元左右。新康泰克胶囊在新西兰属违禁药品,市场上禁止出售,走私新康泰克药品构成犯罪。新康泰克中含有盐酸伪麻黄碱,能提炼出冰毒。他曾因将1万多盒新康泰克夹带在沙发中,托运至新西兰,被新西兰法院判刑,后被释放并驱逐出境。

  张海明等3人均自愿认罪。

  法院未采信被告辩解

  昨日,昌平法院未采信解群英等人的辩解,对该案作出了判决,其中张海明3人因非法经营罪,分别获刑1年10个月至1年8个月及罚金。

  其间,解群英和梁兴始终皱着眉头,听完判决,再没看判决书,只有解飞拿着判决书逐页细细翻看。三人当庭未表示是否上诉。

  另据了解,被告人解群英在海外的买家李航,目前在逃。

  释法

  如明知可定制毒罪

  据了解,在解群英一案中,解群英在海外的买家李航,目前在逃。

  承办检察官介绍,因为李航未到案,解群英因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获刑。如果李航归案,查证解群英等人明知其偷运到新西兰的新康泰克就是用于提取制造冰毒的原料,依然大量倒卖,那解群英等人很可能要被以制造毒品的共犯追究刑事责任,定罪量刑也将大大加重。

  据介绍,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是涉毒类案件中处罚相对较轻的罪名,最高刑只有10年。但《刑法》“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第二款规定:“明知他人制造毒品而为其提供前款规定的物品的,以制造毒品罪的共犯论处。”《刑法》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对于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1千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50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或参与有组织的国际贩毒活动的,可处15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回放

  乱扔药盒 引居民报警

  据案卷显示,解群英等人,为走私新康泰克,曾在昌平租了一间房屋,雇用小时工,把买来的药全部拆开,倒出粉末后再装袋。然后定做了10个“空心”大理石茶几,将新康泰克粉末塞入空层中,经黏合打磨后,以家具的名义出口到新西兰。

  2010年,小区居民看到解群英雇的工人经常乱扔药盒和胶囊空壳,怀疑他们制造假药,便报了警。

  于是,解群英案发。

  探访

  新康泰克限购5盒

  昨日,同仁堂、金象等药房人员均表示,新康泰克胶囊每盒10粒,售价约13.5元,个人购买最多可买5盒。

  2008年11月,国家药监局曾发布《通知》称,因有不法分子大量骗购、套购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提取麻黄碱后制造冰毒,药品零售企业零售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的,要求除执行药品分类管理有关规定外,一次不得超过5个最小包装。

  卫生部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网专家孙忠实曾介绍,康泰克中含有的“伪麻黄碱”成分,的确是合成冰毒的一种原料。含麻黄碱类药物是老百姓的常用药品,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咳嗽、哮喘等常见疾病。这类药物中的“麻黄碱”含量很少,按医嘱或说明书指导用药是很安全的。(记者陈博)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刘羡】
    ----- 法治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