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法治新闻

带薪休假全球排名中国垫底 八成员工“被全勤”

2011年07月31日 15:31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带薪休假全球排名中国垫底

  带薪休假成上班族奢望

  正值暑期休假高峰,带薪休假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焦点问题。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昨天发布了一份各国“带薪假期”时间长短的排行榜。巴西和立陶宛以41天位居榜首,中国以21天排名最后一位。不少国内上班族看后表示,别说21天,连这一半的带薪假期都没有。

  市民质疑

  带薪休假时间没那么长

  CNN的榜单以上述国家和地区“一周工作5天、并有10年工龄”的企业员工为样本。其“带薪假期”总时长由最低带薪年假以及国家法定带薪假日两个部分组成。

  排名榜首的巴西和立陶宛的“带薪假期”总时长为41天,其中,巴西的最低带薪年假为30天,国家法定带薪假日为11天,而立陶宛的最低带薪年假为28天,国家法定带薪假日为13天。美国最低带薪年假为15天,国家法定带薪假日10天,全年总计25天。新加坡也为全年25天。而中国是上榜国家中“带薪假期”时长最短的,每年最低带薪年假为10天,国家法定带薪假日11天,全年总计21天。

  即使排名垫底,国内上班族仍在微博上提出质疑:21天?假期有那么多吗?有不少人计算:除去黄金周和小长假的周末,实际上只有5天和1天,那么春节5天,元旦、五一、端午、清明、中秋,各1天,国庆5天,就算把妇女节、儿童节那一天算进去一共只有17天。但实际上连这法定17天很多单位也保障不了,更别说10天的带薪年假。网友商沃沃表示:敢问国内30岁以下的职工有几个休过10天年假?央视的主持人张泉灵在微博写到的“如果再告诉你巴西休假的那30天,老板需要支付1.33倍的工资呢?理由是这一个月他带家人度假,花费较大。”更是让许多国内上班族感叹不已。

  三成市民

  没带薪休假

  正值暑期休假高峰,北京许多单位带薪休假却是一纸空文。在北京一家设计院工作的高先生告诉记者,单位工作5年以上的人开始有年假,但根本没有人提出休假。别说年假,忙的时候连双休日也保障不了。“我想休假都不敢说,领导会觉得奇怪,因为没人提出休假。”在私营节目制作公司工作的王小姐告诉记者,因为赶着制作一个片子,20多位同事已经3个月没休息一天了。制作快结束的时候领导说,大家谁想休假可以发短信给他,不发短信视为愿意继续工作。有几个同事扛不住了就发短信要求休假,结果过了几天,这几个人竟然被开除了。

  中青报社会调查中心近日对244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有54.5%的人从来没有享受过带薪休假,有23.5%的人偶尔享受过,仅有22.0%的人表示“每年都可以”。值得注意的是,在参与这项调查的人中,46.3%的人已经工作10年以上。而中国社科院和国家旅游局近期发布的《2010-2011年中国休闲绿皮书》显示,33.1%被访的北京居民表示没有享受过带薪休假;17.85%的被访者没有固定双休日。北京市人民政府顾问王琪延教授指出,北京带薪休假执行不力。

  八成员工

  无奈“被全勤”

  为何带薪休假成为上班族最奢侈的期望?很多自愿放弃假期的人实属出于无奈。《2010-2011年中国休闲绿皮书》中,记者发现,经济收入依然左右着居民出游态度。八成以上的参与调查者认为,愿意赚钱而自动放弃休假的自由时间。

  一位人力资源专家告诉记者,很多人放弃休假是为了保住饭碗,我国劳动法虽然明确了带薪休假制度,但由于没有执行的具体办法,缺乏明确可操作的依据,在实施中经常被打折扣。尤其是在企业当中,只有少数比较规范的企业才能保证职工的带薪休假权利。专家表示,“被全勤”更多地反映了劳资双方力量的博弈。资强劳弱仍是一个长期趋势,在强大的资方面前,劳动者没有对等博弈的能力。

  休闲经济

  也拉动GDP增长

  上班创造GDP,休假也同样能拉动经济增长。从发展前景看,休闲被誉为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五大推动力之首。目前,发达国家的公民大约1/3的时间用于休闲,1/3的收入用于休闲,1/3的人员就业在休闲产业,国家1/3的GDP由休闲产业创造。

  北京一家旅行社告诉记者,目前正值暑期休假高峰,能放长假外出旅游的还是以家庭主妇、老人、孩子居多,真正能放假的上班族并不多。5天左右的东南亚短线游人数爆满就跟国内的休假制度有很大关系。“年假太少,只能扎堆在十一休假,现在旅行社压力也很大。”旅行社表示,这种无奈的扎堆休假造成出行、餐饮、住宿各方面压力,价格上涨,到处是人,游客玩得也不好。如果多数职工能有年假错峰出行,对拉动国内休闲经济将起到巨大作用。(记者傅洋)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法治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