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上午,湖南省张家界市城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龚厚钦,网络实名举报该市市长夫妇染指当地重大工程招标等问题。当晚,张家界市政府相关负责人回应,湖南省纪委此前曾展开调查,“没有那回事”。(8月9日《新京报》)
身在体制中,以这么一种异常方式举报主管自己前程命运的市长,姑且不论最终结果如何,龚厚钦此举都等于是自绝后路,他已经很难为身边的体制和环境所容。对于龚厚钦的举报,甚至可以这么理解,这是一种制度的进步。
一般意义上,身在体制内的官员,对于上司的不节都有着“为尊者讳”的思虑;对上司举报,无论是否能扳倒对方,最终都会影响自己的仕途。对于举报的艰险曲折,有着丰富官场经历的龚厚钦岂会无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一个最好的解释是,龚厚钦对于制度有着充分的信任,他相信举报会得到高度重视,相信举报会有一个合理的结果。从当初的体制内举报,到现在通过网络实名举报,体现出龚厚钦的信任未减。这说明他认识到网络举报的力量,证明他对于相关方面的反腐决心,依然充满希望。无论是举报信心的不变,还是举报方式的改变,这难道不是一种制度进步的必然吗?
可是现在,举报似乎已经陷入于胶着中。张家界市政府相关负责人回应,湖南省纪委此前曾展开调查,“没有那回事”。调查程序是否规范,结果是否公正,这一切暂且不议,就调查的先入思想来看,就存在重大的认识偏见。
现在纠结在于龚厚钦的举报动机。据称,市长曾经批评过龚厚钦,“多位张家界市府官员表示,龚厚钦对市长有意见”。追究举报动机,实无必要。因公与因私,常常难以辨析;因私举报,揪出一个腐败分子,难道对公没有好处吗?而且,一旦双方成为举报与被举报关系,难道不会产生私怨吗?就举报而言,更应关注的是事实而非动机。过分关注动机,这恐怕不是认识的问题,不能归结为是一种纯洁举报观;更大的可能是用动机遮蔽事实,来给举报设置障碍。龚厚钦已经否认了出于私人恩怨举报,“称今年元旦春节还曾给市长发节日短信”。即使说,举报出于个人恩怨,也无可厚非。
“局长举报市长”,是制度进步的一种体现,因此应该受到制度保护。如果一个官员实名举报上司,都无果而终,那能指望还有后来者吗?对于龚厚钦的举报,高度重视,正面回应,实时启动更高层面、更大力度的新一轮调查,这才是对官员对反腐重视的态度。任由举报胶着下去,最终影响的是社会反腐举报的信心和决心。(毛建国)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