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民何女士向本报反映,她收到了一条“专门办理从看守所、监狱放人业务”的短信,而且对方还宣称“事成后再付款”。收到短信后,何女士在感到惊讶的同时,心中也产生了疑问,这是不是一个新骗局?
“专职在看守所、派出所、监狱办理放人(取保候审、保外就医),事成后付款。电:15868XXXX36陈”8月18日,何女士的手机上传来这样一条短信。“这也太猖狂了!花钱就能让犯罪分子逍遥法外?”何女士致电本报反映问题时,十分气愤。
那短信中所说的究竟是真是假呢?根据何女士提供的线索,记者查询发现,短信中所留陈姓联系人的手机号归属地在浙江杭州。8月19日下午,记者试着拨打这个手机号,接电话是一名操南方口音的女子。
记者表示要找陈姓负责人,女子赶紧解释:“我是陈总的助理,有什么事和我说也一样。”记者声称有朋友因为打架滋事被关押在看守所已经两周了,案子已经移送到检察院,因为急着想把人“捞”出来,所以向她们求助。这名“助理”连问都没问记者所在的城市是哪里,便满口应承:“打架伤人是小事,只要肯花钱,很快人就能从看守所放出来。”但对于“放人”要通过哪些环节,找什么关系、如何付钱等细节,女子不愿详谈,只是让记者提供朋友的个人简历、家庭住址、办案机关、关押场所等信息。
随后,记者提出听其口音不是本地人,怀疑其“活动”能力,女子赶紧表示,自己的老板是本地人,专职帮人从监狱里“捞”人,完全不用怀疑。女子还介绍了“收费标准”:根据罪行不同,花费也不同,一般的打架斗殴得花5万元。记者多次提出见面详谈,但女子以各种借口拒绝,只是不停地重复一句话:“我到底在哪里不重要,见不见面也没关系,但肯定能给你办成。”
就此情况,记者向警方作了反映。接待民警表示,这其实是短信诈骗的一种新形式。公安机关采取限制人身自由这一强制措施,是有一套完整的法律程序的,并不是谁说放就能放的。诈骗分子其实是抓住在押人员或亲属着急又心存侥幸的心理来设套的,然后会在“办事”过程中,找出各种理由要钱,市民千万不要上当。民警提醒,对于电信诈骗,大家要做到不看、不听、不信、不汇款、不转账。对一些可疑的短信,市民要做到不相信、不理睬、不联系,或是及时报警,以避免个人财产遭到损失。 (记者 魏薇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