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法治新闻

重庆一检察院:公诉案件风险预警消除信访隐患

2011年09月05日 10:00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听到被告人杨帆等人贷款诈骗罪一案的一审判决后,被害人之一的李某懵了:存了一辈子的钱买套房竟然买到“二卖、三卖、四卖”的房子!现在法院只确认了“一卖”的买家的合法产权,怎么办?不行!自己才是买房人!

  事实上,李某并非该案的唯一被害人。从事股票行业的聂某、开典当行的孙某、重庆建设工程公司的黄某……受害者近两百人。

  一边是众多群情激愤的被害人,一边是法律的公平正义,如何让被害人对正确的判决结果心服口服?如何尽量保护被害人的合法利益,使办案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

  敏感案件评估风险

  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承办案件的检察官介绍,杨帆等人诈骗的手段有一房多卖、假合同假证、收取工程保证金等,涉案金额近5000余万元。另外,案发时杨帆欠债已达1.32亿余元,因此多数被骗人的财产几乎无追回可能。

  今年5月,聂某等被害人申请重庆一分检对杨帆等人贷款诈骗案进行抗诉。检察官审查后认定的结果对于百余名被害人来说却很无奈:法院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依法应不予抗诉。

  于是,根据重庆一分检“公诉案件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在一审审查起诉环节,承办人就对可能出现的信访风险及时评估。公诉、控申等部门负责人专程赶赴主要案发地,就杨帆等人贷款诈骗、合同诈骗案善后处理工作与当地区委、区政府沟通协调,做了大量的工作以消除被害人担心赔偿不到位的后顾之忧。

  随后,重庆一分检又专门召集申请抗诉人聂某等人通报协调落实理赔的情况,对该案判决情况进行了释理说法,并正式作出不予抗诉的答复。最终,聂某等被害人对检察机关不予抗诉的决定表示理解和尊重,并对检察机关积极协调落实赔偿事宜深表感谢。

  《法制日报》记者今天从重庆一分检了解到,自今年年初该院试行“公诉案件风险评估预警机制”以来,已对十余件敏感案件采取了风险评估,由于风险评估预测得当,至今尚未发现对检察机关处理结果不服的情况。

  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检察长于天敏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半年的实践表明,公诉案件风险评估预警机制,深层次化解了社会矛盾,实现了办案的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政治效果的有机统一,也提升了检察公信力。

  处理正确亦引信访

  重庆一分检有关负责人告诉《法制日报》记者,该机制针对公诉机关办理的案件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个人极端行为、缠诉闹访等有可能危及社会稳定、公共安全和扰乱各级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部门正常工作秩序的风险隐患进行风险预测、评估,提出防范措施。

  通过该机制,确定了公诉案件风险评估的原则、案件类型、评估内容、评估等级划分、确定程序和处置程序,使承办人在案件办理过程中树立风险意识,将可能出现的信访风险及时评估并上报,按照风险等级确定处置程序,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及时消除涉检信访风险隐患。

  这位负责人解释说,群众对案件的处理结果不理解,不一定是因为办错了案。即使是正确的处理结果,也有产生信访的可能:一是群众的民主意识、维权意识提高了,如果采用简单冰冷的执法方式,缺少释法说理、相互沟通的执法过程,容易导致群众不满意;二是有的处理结果从当事人的角度看,于己不利或与预期有较大距离,理解或接受它或多或少存在难度,如果疑问得不到合理解释,情绪得不到及时疏导,就容易发生缠诉缠访,甚至群体事件。

  多项制度相互支撑

  公诉机关的职责是依法审查起诉,为什么要去主动解决这样一些“分外”的麻烦?

  这位负责人坦言,公诉机关由于本身性质,较容易在源头上发现矛盾。案件一般是经由公诉机关起诉的,公诉机关往往对案件的前因后果了如指掌。此外,我们希望将执法办案真正变成了解社情民意、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过程,在细微处体现检察执法的人文关怀。从源头化解“分外”的麻烦,也是提高检察执法公信力的重要举措。

  据介绍,公诉案件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启动风险预测后,为化解矛盾,检察机关综合运用了答疑解惑、阳光检务、司法救助等多种制度。

  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阳光公诉,将案件受理的流程及处理决定在不泄密的基础上,通过互联网置于老百姓的视线之下,最大限度地满足老百姓的知情权,从而使老百姓理性地、合法地提出自己的诉求,将社会矛盾的化解推向正常、有序、良性的制度渠道。释法说理则架起了检群沟通的桥梁。(记者徐伟本报通讯员黎琳)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尚初】
    ----- 法治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