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灵棚,挂挽联,设祭台,读祭文,还有和尚念经文,并为之做法事祈祷……被隆重祭奠者,竟然不是人,而是牛!这场看似咄咄怪事的场面,发生在漯河市召陵区召陵镇。(9月6日大河报)
正如召陵镇政府一负责人所言:“这是一场策划和闹剧,目的是想让更多人关注,把事情搞大!”煞有介事地给奶牛“做法事”,开“追悼会”,无非就是要制造影响,引起社会关注,进而促成事件、矛盾向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实现维权目的。
或许整个事件中政府和奶牛场双方都各有责任,但如果不是出于权利受损,又找不到有效的维权路径,奶牛场主人断不至于想出这招来,谁吃饱了撑着,耗费人力、财力闹这得不偿失的玩意儿穷折腾?因此,既然事情已经“搞大”,有关方面就不能再沉默或者回避,而必须尽快介入,查清实情,秉公、妥善处置。而解开“奶牛追悼会”背后的谜,关键问题显然在于弄清那笔60万扶持资金的来龙去脉。
“奶牛追悼会”祭奠的就是“我被饿死了”的奶牛,奶牛“饿死”的原因就是因为2000年省里下拨的那60万扶持资金被政府给截留了,而据称经过反复交涉,政府才给了当事人30万,用于冲抵2000-2006年的租地款。这至少说明两点,一是政府截留省里扶持资金确有其事,二是扶持资金被当地政府截留,场主才理直气壮地不再交租地款。而镇政府回应称30万租地款没财务记录,问题也许恰恰就出在这里。
从省拨扶持资金被地方政府截留,一直演变到后来的奶牛场租地被强制转租或者出售给第三方,有一点很清楚,就是地方政府没有依法、依规行政,才引发了诸多矛盾。倘若能够做到丁是丁卯是卯,该给养牛户的扶持款及时给,该收取的租地款及时收,也就不会出现这些扯不清的关系;如果镇政府在与奶牛场依法办理解除合同手续,并且按照政策法律的规定出让土地,同样也不会受到诸如贱卖土地、违反合同等的质疑,一句“召陵镇政府有权处置该宗地,无需和任何人协商”就已经把一些官员的法治意识淡漠暴露无遗。
因此,不管“奶牛追悼会”最终的调查处理结果如何,有一点很明朗,那就是提醒地方官员,在法治时代,增强依法行政、依法执政意识,而不能再完全由着自己的性子或者某个利益主体的意志,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