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法治新闻

人民网:“地沟油”治理也不能全指望“破大案”

2011年09月14日 14:29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近日,公安部统一指挥浙江、山东、河南等地公安机关历时4个月,成功破获一起特大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案,抓获犯罪嫌疑人32名,同时扣押食用地沟油100余吨。据交代,购买的地沟油主要销往粮油市场。由此,地沟油流向餐桌传闻得到证实。(新华网9月13日)

  实话实说,笔者第一眼看到公安部告破地沟油大案这条重磅新闻,多少有些麻木。毕竟,“地沟油”这玩艺儿,也并非最近才有的新鲜事物,早在几年前,“地沟油”就已经被包括央视在内的众多媒体曝光过,真要追根溯源,国人餐桌与“地沟油”的缘分倒是早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地沟油”如此普及,就连普通公众也都心中有数,笔者的一些朋友在路边买快餐,或是下馆子吃饭时,也常常会心中犯嘀咕,并打趣估计又有多少“地沟油”下肚。如今“地沟油”大案终于告破,尽管证实已流向餐桌,但早有生理和心理准备的公众,想必很容易做到宠辱不惊,镇定自若。

  事实上,“地沟油”这玩艺儿,尽管早已是“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但是真要打击治理,却也并非易事。正如射击要想击中目标,知道目标在哪里,当然是个最起码的瞄准前提。以“地沟油”为例,尽管人们咬牙切齿,但是,一来,这“地沟油”几个字显然不会明明白白写在人家的油桶上;二来,人家“地沟油”的外表模样也同样黄澄澄的,十分可爱,一旦混在食用油中,你又安能辨我“地沟”出身?可见,地沟油在暗处,咱在明处,既然连识别都成问题,治理还真是更加无从谈起。

  不可否认,“地沟油”这一地下产业的隐蔽性,以及相关鉴定技术的局限,的确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地沟油的治理。但是,既然地沟油的提炼原料与方式完全不符合食用油的标准,地沟油中更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质,这些致癌物质,即便肉眼无法识别,总不该逃过检验检测机构的法眼才是。否则的话,假如地沟油与食用油在技术上都无法区分,无从识别的话,岂不是食用油本身的质量标准也将无从检测,真要如此的话,缺乏检测手段的食用油市场,问题恐怕决不只是“地沟油”这么简单。

  不仅如此,即便技术上的确有难度,或者说检测的成本太高,管理者难以承担。但是,技术上的问题,其实还不能成为“地沟油”成不治之症的理由。“地沟油”产业的存在与发展,其实有着它的内生性逻辑。不难设想,假如地沟油的源头能够被卡住,哪怕是地沟油的流向能被查清,地沟油作坊不再能藏身幕后,任何使用地沟油的餐饮企业所受的处罚不再是轻描淡写,无关痛痒,而是一票否决的话,“地沟油”的治理其实本无需太多的技术含量,甚至大可不必如杀鸡用牛刀一般有劳公安部出马。

  从这个角度来看,真要有心治理“地沟油”,其实不妨在地沟油搜集处理的源头上堵住漏洞,下点真功夫。例如,将地沟油全部由市容环卫部门统一管理,无疑有望堵住漏洞,进而让“地沟油”无缝可钻,失去了获取“地沟油”的源头,“地沟油”产业也必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然,确保地沟油统一管理制度的落实和执行,无疑至关重要。在这方面其实不乏经验和教训,曾有一些城市尽管规定地沟油不得由私人处理,但同时地沟油的搜集责任又没有落实到具体的单位,当看上去很美的规定却得不到有效执行时,地沟油的漏洞其实依旧开着口子。

  一言以蔽之,“地沟油”问题其实不只是一个“案件”,告破地沟油大案或许不过只是冰山一角罢了,而对于地沟油的治理,其实并不能全寄望于公安部总是能神兵突降,甚至未必需要有劳公安部的大驾,而是更多关系到监管者的诚意。无论如何,面对“地沟油”,不应指望国人自己练一身“百毒不侵”的神功。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尚初】
    ----- 法治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