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容易成为施暴者?虐妻者中超半数竟为“三高”人士
那么,哪些人最容易成为家庭暴力的施暴者?许律琴指出,家庭暴力的施暴者在个性方面往往存在一定的缺陷,他们自尊心极强、好面子,同时又有自卑感者。这些人在外面通常要维护完美的形象,一旦遭受极大的精神压力,或者受挫时,他就有可能在家里通过使用暴力的方式来宣泄。另外,有些人也有可能受男尊女卑之类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对女性本身歧视、看不起,从而通过暴力方式实现他在家庭中的地位。
来自北京红枫妇女心理咨询服务中心的数据显示,在虐妻的丈夫中,受过大专以上高等教育的占到了64%,其中5%是硕士和博士。在这些动辄对妻子拳脚相向的“恶丈夫”中,有国家公务员、教师、医生,还有科技工作者、公司职员、三资企业高级白领……其中一半的家庭暴力施暴者,是文化程度高、职业层次高、社会地位高的“三高”人士。
高智商人群的暴力倾向又由何而来?“来自生活、工作中的巨大压力也往往使他们的心理变得异常脆弱”,女律师赵宁说,“无形之中,在家中的放肆和恣意妄为便成了他们宣泄内心苦闷和紧张的方式之一。”
“从施虐者的心理来看,很多人存在人格障碍,敏感、多疑就是许多对妻子施暴的知识分子最为集中也最为突出的特点,占到了所有原因的40%”,北京红枫妇女心理咨询服务中心王行娟研究员认为,存在家庭暴力的知识分子的个性类型大致可分为5类:怀疑型、暴力型、专制型、依赖被动型、挚爱冲动型。怀疑型施虐者的嫉妒心强。暴力型者习惯于用拳头表达意志。专制型的施虐者主要是保有传统的大男子主义观点,一切以我为中心,妻子必须绝对服从。依赖被动型的施虐者一般性格内向怯懦,与社会环境适应不良,事业不顺心,心情烦闷,当认为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就用暴力挽回“面子”。挚爱冲动型的施虐者平时夫妻感情尚好,但性格暴烈,一点就着,实施暴力时往往丧失理智,又常常事过后悔,主动认错。
“需要提醒的是,现今有些女性过分要求另一半的关爱,巴不得男朋友或者丈夫将自己视为‘女皇’,时时都要呵护备至,长此以往,这样一种不对等的关系也容易导致男性的不平衡心理,一旦其遭受某些刺激,也有可能导致家庭暴力的产生。”许律琴提醒说。
高压社会下,人们不应抗拒心理辅导
中国有一句老话叫“清官难断家务事”。在传统的中国人眼中,夫妻打架的事不到万不得已没人能帮上忙插上嘴。而中国夫妻之间又有一个潜规则是“家丑不能外扬”。这种观念驱使下,必定会导致家庭内部的极端问题通常无法得到别人的了解和帮助。为了维系家庭表面的统一,为了孩子有个貌似健全的家庭,许多人,尤其是女人都会选择忍气吞声,自认倒霉。这样,社会力量就更加无从着手帮助他们解决存在的问题,反而会使问题更加升级。因此,首先要改变的是人们对家庭暴力有意遮掩的传统观念,只有运用社会力量从根本上控制住失控的一方,才能使被虐的一方得到真正的帮助。
另外,对于高知人群疏压体系的建立,也是迫在眉睫。对于高知施暴者,他们大都懂得家庭暴力导致的法律后果,但是由于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无从释放或者找不到释放的方式,就容易把过激的情绪发泄在家里人身上,有时候甚至连孩子也一同被牵连。在国外,精神压力过大的人们对于寻求心理医师的帮助来疏解压力并没有那么抗拒。而在中国,如果去看心理医师就好像表示自己有精神方面的问题,这种偏见思想在国人心中也是比较顽固的。因此,需要警醒的是,如今人们在面对高压力的工作和生活时,应该寻求一种更为科学和有效的方式来进行自我疏导和调试,求助于心理医师的指导如同补牙一样再正常不过了。对于心理的压抑情绪应该及时调整,以免积压到无法控制的地步。
王行娟特别提醒,在对知识分子家庭暴力的研究中,心理和人格方面的认识也是相当重要的,这或许可以视作他们施暴行为“近因”的最直接因素。在西方,许多学者就认为,施暴的男性存在严重的焦虑心理和奇谈心理疾病,对女人有暴力行为的男人应被视作是需要治疗的“病人”。“关键是让整个社会都认识到他们是‘病人’,需要‘治疗’,不再让他们‘心安理得’,而是让他们在这个社会中感到无地自容并能真切地自省自己的所做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