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体关于“行贿犯罪档案年底全国联网”的报道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昨日,记者就此话题连线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倪星教授。倪星认为,虽然这项制度的建立有瑕疵,但此举意在破解对待行贿者的“‘奖’惩两难”,加大对行贿人惩治的力度,仍是值得称赞的进步。
倪星表示,当前中国的反腐已经进入某种困境。行贿、受贿的行为进行得越来越隐蔽,很多贪官被发现,不是因为自身犯案,而是因别人犯案,自己被牵连出来。行为的隐蔽造成的一个后果就是,办案人员必须寄希望于行贿人主动交代行贿的事实,否则难以查清案件。
“可这又创造了一种两难:一方面,为了让行贿人开口、交代行贿事实,办案人员不得不以轻罚或者不罚为诱饵,但加大处罚势必会将行贿者与受贿者逼成攻守同盟;另一方面,很多人在追问同样都是犯罪,为何判罚不同,受贿的官员坐穿牢底,行贿者在外面吃香喝辣。”倪星说。他告诉记者,这种不公已经引起越来越多人的不满。
为了解决这种不公,倪星表示,很多专家和学者提出建议,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同罪同罚;另外一种就是建立这样的一个系统。有了这一系统后,行贿者的名字将被全国联网,系统也将发挥其在招投标、政府采购等方面强化市场廉洁准入的效力。例如,曾在湖北行贿的人会因此不能参加在广东的招投标、高速公路建设等活动,等于是建立了一个准入的门槛,对行贿者进行打击。
“当然,这项制度也不是尽善尽美的,比如行贿者以别人的名字注册一家公司,自己躲在幕后,这家公司岂不是依旧可以参加招投标等活动,从而避开了惩罚,”倪星说,“但毕竟这要求行贿者需要规避一些东西,也因此要冒一些风险,所以还是有惩戒意义的。”倪星表示,相比于建立起官员的信息系统,行贿者信息系统的建立难度会小一些,这也是为何国家先推行建立行贿者信息系统的原因。 (记者/赵杨)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