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一男子在昌打工8个多月,一直未与家人联系,且后来家人拨打该男子手机时,是一名陌生男子接的电话。由于该男子此前曾有过传销经历,因此家人怀疑其又陷传销窝点。
前不久,河南农民赵作海在宁夏陷入传销泥塘,20多万元国家赔偿款付诸东流,事情闹得很大,一时之间真是沸沸扬扬。而南昌本土的传销新闻,也是隔三岔五地见诸报端。这些林林总总的传销事件,既有“沉滓泛起”,也有“再创新高”,不变的是它们一如既往地像过街鼠令人深恶痛绝。
传销之乱久矣。可以说,从中央到地方,对传销的清查整治从未停止,有的省份在教育遣返传销人员上,一次就突破了5000人。中国政府打击非法传销的历史长达20年,破获了一批又一批大案要案,其危害性早已昭然天下,为什么就是阻挡不了一些人陷身其中呢?他们对传销这种违法活动如此趋之若鹜,对于各种媒体揭露传销的宣传如此置若罔闻,对于执法部门的清理打击如此置之不理,不惜欺亲骗友,如飞蛾扑火,烈火焚身而不顾,病灶在哪里?根子在何处?想必很多人都在苦苦思索这些问题。
传销活动如此长盛不衰,生命力顽强。除了这种“经济邪教”一贯极富鼓动性的宣传及形式翻新,不能不说与参与者“暴富”的心理有直接关系。传销活动的欺骗性正是依托参与者的“暴富”心理而存在的,就像病毒寄宿于生物身体。传销活动的组织者反复灌输、极力渲染社会收入差距和所谓的“成功人士”“暴富秘诀”,编造出“团体计酬”、累加回报的假象,让参与者相信这是“管道事业”,第一年是多劳不得,第二年是多劳少得,第三年是多劳多得,第四年是不劳就得。总之,即使道路是曲折的,前途必定是光明的。
传销活动屡打不绝,除了传销活动组织者充分利用了群众急于致富的心理外,也反映出滞后于经济发展的社会管理“短板”。纵观近年来打击传销活动的方式就知道,基本上只是依靠公安或工商等执法部门单兵作战,未能广泛发动群众力量,尤其是基层组织一直缺位。正是社会管理在法律法规、体制机制和观念措施等诸多方面的缺失,导致传销这种“涉众型”的违法犯罪活动成为了危害经济秩序、破坏社会诚信、损害广大群众利益的社会痼疾。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自然就不会有“川壅而溃,伤人必多”的事情发生。 在谴责参与者法律意识淡薄和道德沦丧之外,也折射出大量普通劳动者以及民间资本缺乏出路的尴尬现状。如何避免年轻人“毕业即失业”,还要“被就业”?如何满足人们增加财产性收入的迫切愿望?强化政府服务功能,创造更多更好的就业、营商环境,更多地拓宽有才无产者的上升渠道,更多地拓宽民间资本的投资渠道,帮助其摆脱“出生入死”的怪圈,并为其公平竞争、合理收益提供制度性的保障,这同样是加强社会管理的题中之义。
也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关闭“潘多拉盒子”,以釜底抽薪的治本方式削弱传销的“魔力”,而不仅仅满足于扬汤止沸,停留在“猫捉老鼠游戏”的治标手段上。(赖庆沅)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