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一家“五无”空壳公司,在注册成立后4个月内连续在政府采购中中标。今年5月又击败一批平均出价400万左右的知名企业,以590万元的最高价中标海口市人民医院一项目(10月10日《京华时报》)。
令人震惊的是,面对记者的采访,该市政府采购中心负责人竟然表示,屡次中标为商业机密,并扬言,“要将记者关在会议室监控起来。”
原本就是为了解决政府部门在采购物品过程中“商业机密”过多的问题,使其阳光、透明起来,现在反而被政府采购部门更加“机密”起来了,如此的政府采购,还有多少公信力可言呢?
一个“空壳公司”,能够在政府采购中屡屡中标,当然不会没有“机密”了,而公众最想知道的,也正是这些被称作“机密”的东西。
值得追问的是,这家“空壳公司”到底是通过怎样的“机密”手段,通过道道“关口”,将这些采购项目拿到手的。因为,按照《政府采购法》的相关规定,作为政府采购主要方式的公开招标应该包括发布招标公告、组织资格预审、发售招标文件、投标、开标、唱标、评标、发布中标通知等多个环节。更重要的是,每次的政府采购活动,纪检监察机关还要全程跟踪。那么,这家“空壳公司”是如何通过这一道道“关口”的呢?所有的监督和审查程序,是否都成了摆设呢?面对这家“空壳公司”,海口的政府部门有多少也俨然是“空壳”,既没有程序,也没有审查,更没有监管?
有人把政府采购中的问题比作为“潜规则”,但是,从近年来发生的这类问题和案件看,决不是“潜规则”那么简单。因为。如果仅仅是“潜规则”,只要下决心改变,就不会再存在下去。关键是,政府采购已经沦为一种形式,一种权力,一种应付公众的手段了。名为政府采购,实质变成了个别部门手中的一张牌。这张牌到底怎样出,并不需要按规则,而只要看关系,看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与相关企业的关系。
所以,要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在制度和机制方面进行改革。至少,政府采购不能只是某个或某一两个部门的“权力”,而应当成为公众的权力。唯有如此,“空壳公司”才不可能一路畅通,而诸如高级平板电脑等物品也就不会成为政府采购的项目内容。 (江苏 谭浩俊)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