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法治新闻

李阳家暴事件引各界关注 现有法律缺乏可操作性

2011年10月13日 07:57 来源:科技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并非对家暴“视而不见”,但一些条文散见于不同的法律之中,缺乏可操作性。

  即便出台了反家庭暴力法,也不一定意味着就能有效制止家暴,关键看是否具有足够的强制力以及执法人员对家庭暴力观念上的认识。

  -新闻缘起

  近日,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的家庭暴力(以下简称家暴)行为被其美籍妻子Kim在微博上曝光,引发媒体广泛关注。这场发生在社会名人身上的家暴事件,不仅让人们从心理、社会等角度讨论家暴行为产生的原因,法学界人士也期待法律能够为受害者提供庇护,从根本上制止施暴行为。

  国际经验表明,立法是干预家庭暴力最有效的措施,当前我国迫切需要发挥法律的导向作用进行有效干预,专家呼吁加快推动我国反家暴立法进程。据悉,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将反家庭暴力法纳入预备立法项目,目前已进入最后的调查论证阶段。这项专门法的出台能否杜绝家暴?要想彻底消除家暴,除了立法,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呢?

  ———— 家暴原因 ————

  家暴行为大多是自身环境所致

  上海中医药大学心理学教师曲玉萍介绍说:“有施暴行为的个人很可能受到成长环境的影响,当在家庭中感受到挫折时,习惯性使用暴力或冷暴力解决问题。”根据联合国2006年发布的一项相关研究,50%—70%的成年加害人是在暴力家庭中长大的。他们从小目睹父母之间的暴力行为,不知不觉接受了这种观念,并在长大后重演。

  此外,曲玉萍说,按照精神分析中的“心理防御机制”学说,当一个人在工作中遭遇巨大压力时,可能会在社会场合压抑起挫折感,并将其转移到自认为适当的时间、场合和对象身上发泄。

  “习惯用家暴来解决问题的人,看似自负,其实内心相当自卑,没有安全感,不允许别人挑战和质疑自己,哪怕言语或者眼神都不可以。”曲玉萍说,李阳在接受采访中也公开承认,自己很自卑,连买东西都不大会。

  反抗或沉默会强化家暴行为

  据权威调查,我国家暴的发生率在29.7%到35.7%之间,其中90%以上的受害人是女性;全国每年有10万个家庭因家暴而解体。

  如果女性在家庭中遭遇暴力行为,受“男尊女卑”以及“家丑不可外扬”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她们要么忍气吞声保持沉默,要么引发割腕、喝药、跳楼等消极反抗行为。

  对此,曲玉萍则认为,受害方无论采取反抗还是沉默的姿态,都是对施暴者行为的一种强化。

  “最好的办法是用温柔但极具力量感的语气安抚对方,平时多与对方探讨其性格和暴力行为的成因,了解、缓解其内心真正的压力和不安全感。”

  “家暴只是一种外在形式,要解决家暴问题更重要的是挖掘家庭实际的问题。家暴并不是说一定是性格上存在问题,而更多的时候是缘于处理方式不当。” 曲玉萍说。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法治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