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法治新闻

女子欲继承亡夫QQ号不得引热议 涉多项权益争论

2011年10月13日 14:00 来源:山东商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新闻源:日前,据《华商晨报》报道,一位王姓女士的老公不幸车祸丧生, 悲痛之余,王女士想留下老公的QQ号码,留下QQ空间里的私人照片以及QQ邮箱里保存的大量有关两人从恋爱到结婚期间的信件、照片。然而,王女士向腾讯求助,反复交涉均无法拿到密码。腾讯客服称,QQ号码并非用户的个人财产,所有权仍归腾讯,不是法律可继承的遗产。 此事引发网友热议。

  据报道,对于求助,腾讯客服人员表示,想要拿回密码,只能按照“找回被盗号码”的方式操作。除提供逝者本人的基本资料和联系方式外,还得提供号码的使用资料、密保资料,家人还得邀请徐先生的QQ好友为其“作证”,待上述程序全部履行完毕后,才能拿到密码。此外根据腾讯公司与用户之间达成的协议,QQ号码所有权归腾讯所有,用户只是拥有号码使用权。如果被发现用户长时间不使用该账号将被收回,这是互联网行业的惯例。用户不能将QQ号码作为个人财产处置,不属于法律上遗产继承的范畴。

  处理方式之争:

  直接拒绝还是人性化处理?

  “不管能不能继承,先把照片信件还人家,这是底线。”网友“宁财神”的态度,代表了绝大多数网友的想法。网友认为,腾讯公司在这种情况下应人性化处理,不能以所谓的法规来对抗天理人情,“法律问题暂不去谈,单从企业价值的角度考虑,腾讯要不要以客户为中心,要不要维护良好的企业形象,影响甚大。 ”网友“DA石头”说。

  而网友“天天向上”认为,腾讯公司就应该在接到王女士的请求后,第一时间派人核实并尽快将已故人的QQ号码以及内存信息交还王女士,而不是一味的要求王女士拿出这样那样、有的甚至是无法得到的证明来,“对于腾讯公司来说,像这种特殊情况极少发生,腾讯应该特殊情况特殊对待,这样对其公司也有好处。”更有网友表示,腾讯在遇到这种情况时,根本无需通过繁杂的程序,直接就该给王女士提供其先生的QQ密码。

  财产属性之争:

  使用权能否让渡?

  不少网友对腾讯客服的回复感到愤怒,原因是网友们觉得腾讯的回复让他们感到自己正在使用的QQ和存放在QQ上的信息都似乎“被绑架”,“即使网友只拥有QQ号的使用权,QQ上的聊天记录、信件、照片等有特殊意义的资料等并不是账号附属品,因而用户有权要求取回。”

  对此网友“草籽”也提出质疑:“那使用权也可以继承啊!就像国有土地所有权归国家,使用权归个人,也能继承的啊!”他的想法获得了不少人的支持,这部分网友觉得即使QQ号的所有权属于腾讯公司,但在用户彻底宣布停止使用该号码之前,用户的亲友或者用户指定的继承人就应该有相应的继承权,更何况不少网友在QQ上还花了不少钱来装扮或下载各种组件,有的人甚至是花上万元购买的QQ号。

  对此,网友提议腾讯公司应尽快制定相关政策进行亡故人员QQ号使用权的让渡工作,包括让渡人群范围、查询人资格审查、继承者以及公司收回号码程序等制度,这样可以让使用者更有安全感。

  隐私权之争:

  给密码是否会侵犯隐私?

  不过也有网友分析,腾讯并非以各种规定来刁难王女士。“看这条新闻的原始报道,身为一个妻子想要找回自己老公的密码很简单,找几个好友申诉就可以,你非要人家直接给你,别人会确定你说的到底是不是真的吗?”网友qian0727的说法也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在这些网友看来,一方面是关于QQ用户隐私权,一方面也是人情,腾讯对此也很为难。“Jerry_9536”表示,他也支持腾讯将普通照片等归还徐先生的妻子,“但不支持将密码直接给她,这是对她丈夫隐私权的直接侵犯。”

  对此,不少网友都支持王女士将腾讯告上法庭,寻求法律帮助。网友“紫衣扶风”举例说,美国曾有一个叫贾斯汀的军人阵亡于伊拉克,他的父母将雅虎告上法庭,要求雅虎允许他们进入自己儿子的电邮,其中有不少关于贾斯汀的照片等信息。“后来,贾斯汀的父母胜诉。”

  法学界人士:

  通过法律机构讨要较为合适

  “王女士有知情权,王女士的丈夫存放在QQ里的照片等信息也有一定的财产属性,因而我认为这些信息也有继承权。”山东大学法学院法学、经济学博士后马一认为,腾讯应将能返还的信息都返还给王女士,但前提是王女士必须“通过司法部门,至少也要找个公证机构来与腾讯公司进行沟通,这样无论对于腾讯也好还是当事人,都是比较合适的方式,毕竟这涉及隐私。”而对于QQ号码的继承权,马一讲师认为,腾讯提供的都是免费服务,QQ号码的所有权属于腾讯公司,那么如果徐先生的QQ长期不用到一定限度,腾讯公司可以收回,对于QQ号码,王女士是没有继承权的,这也是行业的经营规范。(记者 陈伟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肖媛媛】
    ----- 法治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